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体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落细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庆阳市各县区以“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为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
庆阳市博物馆走进庆阳市西峰区彭原刘家岭小学,开展“流动博物馆”和“怡智课堂”进校园活动,现场为全校500多名师生开展流动展板讲解、文物法律法规以及庆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为孩子们带去了剪纸小技巧,旨在搭建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平台,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诠释文物藏品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博物馆里的文物鲜活起来。
华池县博物馆开展了“远古的礼物之‘考古’进校园”“文物流动展览进校园”“文物流动展览进社区”“关爱留守儿童 真情共筑希望”等系列社教活动。
镇原县博物馆结合“文物赋彩全面小康”这一主题,开展了以“传承文物价值,展现中华风采”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课堂走进学校”“流动文物图片展走进扶贫村、敬老院”“社教活动丰富幼儿课外生活”以及“线上直播让文物‘活’起来”等系列活动。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活动,主要突出了抗疫情和关注农村弱势群体两个方面,比如镇原县博物馆在活动期间举办的“童心抗疫”绘画主题社教活动,通过孩子的视角,再现了疫情期间,祖国的花朵们对这次疫情的认识和对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的渴望,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报国志。再如镇原县博物馆“茹水文明—镇原历史文物图片展”5次走进敬老院,为鳏寡孤独老人送上精神慰藉,助老人安享晚年,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华池县博物馆“关爱留守儿童 真情共筑希望”3次走进王咀子乡银坪村,为银坪小学的留守儿童们带去了陶器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制作过程和装饰工艺普及课,课堂上孩子们还与老师一起制作了自己喜欢的陶器作品,不仅如此,活动组还为孩子们发放了书包等学习用品,让孩子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国家的关爱与温暖。
庆阳市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将关注视角从大众普及拉向了个体受教,活动方式从普通宣讲过渡到了互动体验,这将更有助于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文化赋能脱贫攻坚,使青少年在一次次文化熏陶、心灵触动中长见识、树理想、立志向,使贫困村民在一次次灵魂教化、自信培育中发现自我、激发潜能,在脱贫攻坚奔小康中积极作为、发展自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