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与陕西省艺术研究院联合开展甘肃民营艺术团体发展现状调研工作

10月9日至13日,根据国家社科基金《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安排,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和陕西省艺术研究院联合对甘肃民营艺术表演团体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工作。

地方戏曲是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而民营院团是地方戏曲的主要传播者和传承者,为各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丰富农村文艺舞台、繁荣戏曲艺术、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普查统计,甘肃的民营演出团体,占全省演出团体总数的92%以上,是甘肃戏曲表演队伍中一支主要力量,同时也是繁荣百姓舞台,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生力军,地位不可忽视。

此次调研活动主要围绕甘肃民营院团机构数、院团类型、从业人数、人员构成、经营状况、运营模式、演出剧目、新创剧目、收入情况等现状以及发展较好的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管理与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以召开座谈会、赴实地考察、采访民营院团主要负责人和演职人员以及观看演出等形式展开。在梅花奖演员佟红梅创建的民营演艺团体梅馨公司调研时,主要对梅馨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式、戏曲创作及演出、演出场所进行采访和现场考察。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定西市大众秦剧团调研时,以座谈会的形式,与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安定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领导和艺术科相关人员、定西市大众秦剧团全体演职人员,就定西市民营剧团现状与发展情况,以及定西市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本市民营院团的支持政策等进行深入交流;观看了由大众秦剧团表演的秦腔折子戏《挑袍》《断桥》《辕门斩子》三出剧目,实地考察院团演出的受众面和观众构成情况。在对通渭县民营团体的调研中,调研组一行主要通过观看由通渭县襄南金牛演艺公司表演的皮影戏《火化金梅寺》,通渭县雅玉星乐演艺公司表演的曲子戏《下四川》《牧牛》《苏三起解》等剧目,以及面对面采访民间艺人等形式,对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传播的农村民营表演团体进行了全面调研。

调研组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深入基层,勤练“四力”,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科研院所之间的横向交流,在高质量完成国家级艺术学研究项目的同时,为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制定民营艺术表演团体政策提供依据,为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同时,此次调研与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担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课题《甘肃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现状及前瞻性研究》同步进行,课题组成员对定西市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放大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应中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十·一”黄金周期间定西市接待游客及旅游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同步调研。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通渭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通渭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并一同参与调研。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