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首次实证!千年前的“治伤寒逐风方”可应用于临床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古称“凉州”的甘肃武威

是“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

丝路重镇

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后

武威成为文化交流的热土

留下了绚烂深厚的文化遗存

20世纪50年代起

大量汉简在武威发掘出土

其中《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

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

确认为国家级文物

它们彼此映衬

勾勒出两汉丝绸之路要冲上的社会风貌

最古老的《仪礼》抄本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1959年7月

武威磨咀子墓群6号墓

发掘出土了一批《仪礼》简

简文由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

虽稍有残损,但每篇首尾俱全

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仪礼》抄本

透过工整秀丽的简文

我们得以一探中国古代的

冠礼、婚礼、丧礼等礼仪规范

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

也能在《仪礼》简中找到参考

例如,与尊长交谈时

眼神应该看向哪里?

简文作出了解答:“凡与大人言,

始视面,中视袍(抱),卒视面,

无改,终(众)皆如是。”

说话前,先注视尊长的面部

观察其反应再开口

发言完毕

目光需放低至对方的胸口,以示尊敬

最后,再移回尊长的面部

交流过程中,体态不可以随意变动

一揖一让、一言一行

是尊敬,是谦让,是友善

也是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

汉朝的“敬老卡”是一支王杖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武威发现的

“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册简”

实证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形成了

较为完备的敬老、养老制度

“王杖十简”记载了

汉朝为高龄长者赐王杖的诏书

王杖顶部装饰“鸠鸟”形状

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祝福

王杖相当于汉朝的“敬老卡”

百姓看到持杖者

要像见到使者一般礼敬有加

除了祝福与地位

持王杖者还享有切实的优待

例如,自由出入官府、减免赋税

欺凌持杖者、折损王杖者

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可见当时社会对于年长者的重视

千年前的药方仍可用于临床

礼学传承、尊老制度之外

武威汉简还记录了西北地区的医疗实践

出土于旱滩坡墓群的医药简

记载了内科方、外科方等30余则方剂

其中不乏冷门秘方

例如“以骆苏煎之”

指的是,将骆驼奶做成的酥敷在外伤处

可以起到排脓止痛的效果

6月2日

在CCTV-1播出的《简牍探中华》

首次发布了武威汉简医药简的最新研究成果

治疗类风湿的“治伤寒逐风方”

第一次以现代科研手段

阐明作用机制,实证科学内涵

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药方

将更好地服务当下百姓的健康需求

竹木为书,千秋留痕

武威汉简以有条不紊的记录

勾勒了中原文化向西传播的脉络

书写了河西走廊先民的点滴日常

“简”述历史,“牍”懂中华

一同期待《简牍探中华》

为我们讲述更多穿越时空的中华故事

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来源 :央视一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