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文物话廉:《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于敦煌藏经洞发掘出土,创作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目前为止,莫高窟共发现两幅绢本《报恩经变》画,一幅存于甘肃省博物馆,一幅存于大英博物馆。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北宋 甘肃省博物馆藏)

  该画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段落分明:一、二图是楔子部分;三至十图叙述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年幼子女的过程,也是整个画面的重心所在;十一至十五图是结语,褒扬孝子,鞭挞不孝行为。篇幅所限,现撷选二三图予以解说。

  第三图左侧绘着绾高发髻、紫衣褐裙女子与女童二人,女子衣袖拢起,在木盆内为婴儿沐浴,女童站立一旁,以示服侍夫人为儿沐浴。右后方绘有房屋建筑,盘腿坐于方形蒲团上的黑冠、红袍男子与高髻、紫衣蓝裙女子端坐屋内,以示夫妻二人并坐榻上对话。榜题为“十月将满,产后母子俱显,洗浴时”。该画面反映唐宋时期我国传统“育儿风俗”——洗儿。古人将生育风俗绘入画中,实则是在告诫后世:家庭的延续始于父母的付出,而家风的第一课,便是懂得这份恩情的深沉。

  七图中绘着黑冠、红袍男子与绾高髻、红衣蓝裙女子在田间劳作,小儿在田地的旁边酣睡于摇篮(栏车)内。榜题为“父母养育,卧在栏车时”。该画面反映古代日常生活中父母边带孩子边劳作的艰难情景,当孩子幼小无法独立生活时,是父母长辈在社会中奋斗拼搏,用辛劳汗水换来能遮风蔽雨的居所,个中滋味饱含艰辛。作为子女要体会理解父母的艰辛与困难,时刻告诫自己:学习工作如同逆水行舟,需要不断砥砺奋进,要像父母一样,为事业为家庭勇于承担责任。

  十三图中绘着绾高髻、红衣蓝裙女子与黑冠、红袍男子并立。榜题为“父母年老,敢力衰微时”。该画面以示父母二人孤独并站,望向远方。这一画面道破了家庭传承的本质 ——我们既是承恩者,终会成为施恩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来不是抽象的道德教条,而是要身体力行,一以贯之,父母养育子女成人,子女当以父母养育之恩为念,主动赡养老人,将孝顺父母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

  如今,这幅图轴静静陈列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展柜里,绢色虽已泛黄,但其线条的韵律与色彩的温度依然能照见每个家庭的模样。它告诉我们:所谓家风,不过是父母弯腰喂饭的姿势里藏着温度,是子女为老人赡养的动作中延续着温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醇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良好家风,是优良作风之要,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只有家风建设好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国家才会更加稳定。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家风并不属于私域,更不是老人“托管”的小事、家属“自管”的私事。家风是作风的臂膀,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 来源 :“啄木鸟”微信公众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