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金昌:守护历史文脉 让文物焕发新生

清晨的阳光掠过永昌县北海子塔的塔尖,负责保护修缮工程的杨申才带领工友们开始了新一天的修缮工作。

瓦刀在青砖间轻盈起舞,每一块古砖都被精心对待,仿佛在为一位沉睡的智者整理衣冠。

正在修缮的永昌县北海子塔。本文图片均由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这座古塔已用600多年的。”杨申才边说边轻轻拂去砖缝间的尘埃。

工人们严格遵循“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分段换填法加固台基,用低压注浆技术修复塔身裂隙,全程监测塔体状态,既确保了文物安全,又最大限度保持古塔原貌,让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古塔逐渐重现了往日风采。

这样的文物保护故事还有很多。为了守护好这些文明瑰宝,金昌市持续建立完善保护体系,连续开展长城资源调查、革命文物认定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先后编制《永昌钟鼓楼保护规划》等文物保护规划,启动《金昌市“十五五”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为文物保护事业筑牢“四梁八柱”。

“十四五”以来,金昌累计筹措各类文保资金近亿元,实施永昌明长城抢险加固等20多个文物保护项目。特别是甘肃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永昌段、三角城遗址保护性设施、永昌县博物馆新馆等一批项目逐步建成,标志着金昌文物保护进入新阶段。

文物保护工作者利用无人机巡查文物

科技创新为文物保护巡查和勘察注入了新活力。在金川区的广袤戈壁滩上,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对长城烽火台遗址开展航拍巡查。

采用“无人机航拍+地面踏查”高效协同模式,以往人力难以抵达的监测盲区变得清晰可见;借助文物资源“两线”电子地图,对比高清影像与RTK实时定位系统,工作人员精准勘测识别文物保护线和工程选址位置关系,保障服务兰张三四线、金川集团铜冶炼铁路专用线、“十四五”新能源等多个重点项目,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让文物“活”起来,更要让文物“开口说话”。金昌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建立馆藏文物数字展示墙,打造《金川龙的奇妙旅行》等社教课程,让馆藏文物活态展示在观众面前。“悟空说文物保护法”“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金昌故事”等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宣传方式,让文物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深入人心。

金昌市博物馆

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甘宗业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文物合理利用,深入挖掘‘金昌故事’,让文物保护与城乡发展相得益彰,让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绽放新光彩。” 来源 :新甘肃客户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