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资讯
-
“小萝卜头”眼中的革命岁月
革命烈士的女儿、83岁高龄的罗力立撰写的回忆录《大豆谣》(读者出版社),书很薄,却被作家梁晓声视为以6岁孩子视角所写的革命回忆录、“伟大历史的童音回响”。罗力立这位侥幸活下来的“小萝卜头”,用朴素的叙述、震撼人心的故事,将读者带入革命岁月,听到红色血脉相连的两代人崇尚信念的至诚呼唤。
-
文旅战线党员干部抗疫风采(四)
2022年7月初,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突袭省城兰州,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关于选派干部深入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要求,迅速选派厅直系统15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厅直各单位党员干部也纷纷闻令而动,主动请缨,在就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
庆阳市召开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会
8月8日至9日,庆阳市召开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会,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组织非遗专家对此次申报涉及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类别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评审。
-
喜报!甘肃这些集体和个人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七五”普法先进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通报表扬文化和旅游系统“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的通知》,对“七五”普法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其中,甘肃省歌剧院荣获“文化和旅游系统‘七五’普法先进单位”,季慧琳、梁建宏、陈化平荣获“文化和旅游系统‘七五’普法优秀个人”。
-
读懂了永昌钟鼓楼,就读懂了永昌大半的历史
看一座城市历史是否悠久,钟鼓楼便是其中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读懂了永昌钟鼓楼,就读懂了永昌大半的历史。
-
跟着地名游陇原 | 畅游最美西峰,揽胜黄土大塬
地名,是鲜活且广泛的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传承。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是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符号。甘肃的地名,既有彰显刀光剑影中的“武功军威”,也回荡着大漠孤烟里的声声驼铃。
-
甘肃省文旅厅召开网络宣传项目推进会
8月11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科技信息处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2022年甘肃文化旅游网络宣传项目推进会,认真分析当前项目工作进展及面临的形势,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安排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
庆阳市文化旅游执法部门开展暑假文化市场集中执法检查
为了切实规范暑假期间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着力保护广大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按照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安排,7月25日至8月6日,庆阳市文化旅游执法部门联合各县区执法人员,对暑假文化市场进行了集中执法检查。
-
文旅战线党员干部抗疫风采(三)
2022年7月初,新一轮疫情再次突袭省城兰州,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选派干部深入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要求,迅速选派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直系统15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厅直各单位党员干部也纷纷闻令而动,主动请缨,在就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
天水市文旅局开展省级非遗工坊申报工作专题调研活动
8月4日至8月8日,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组成检查调研组,对全市部分非遗工坊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检查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