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甘”洒豪情“肃”苍凉 这里是大唐诗人心中的天堂

甘肃,在诗人眼中是什么模样?是风景雄奇而又环境恶劣的苦寒之地,是建功立业、凌云壮志的圆梦之乡,还是肠虽断、功未立的悲凉之音……

阳关遗址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王维说,它浩瀚如漠。“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西北,远在边塞之地。出使,恰在春天,而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随即喷薄而出。

王维还说,它是故乡的门。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通向西域的门户。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此时一别,不知老友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就像是浸透了诗人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琼浆。

玉门关遗址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王之涣说,它是春风之极。面对“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辽阔景象,心中顿生雄阔苍凉之意,戍边者所处孤危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于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有感而发。同时,诗中最主要的意象“玉门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地点,但它又不仅仅是现实中的一个地名,诗歌赋予它文化上的特殊意义,使其成为丝路与边塞的代名词。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杨艺锴摄

李白说,它有摄魂夺魄的魅力。“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一下将诗人所描述的边塞苍茫感刻画出来,而诗中的“天山”是指今天的祁连山,非新疆的天山。“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两句中“望边邑”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是广阔而渺远。

王昌龄说,它寄托着将士们的理想。身处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绝不解甲还乡,于是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

夜光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甘肃省酒泉特产。杨艺锴摄

王翰说,它是打动热血男儿的绝唱。将士们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而座中有人依旧奔放狂热,这便有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壮语,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西北边塞苍茫之情,一览无余。

常建说,它是和平之音。“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将当时玉门关外茫茫大漠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对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响彻入云的和平颂歌。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岑参说,它有阔大的格局。他曾多次来甘肃,为幕僚,但他最终未能封侯。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说“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但岁月催人,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然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旷达大笑的背后,是岑参功业未立,王侯难封的残酷现实。但从人物豪气纵横的神态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盛唐的时代脉搏。

凉州(今武威)雷台汉墓,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出土地。杨艺锴摄

这就是甘肃,既承载了战士的赤诚血性,又包容了文人的风韵诗性,一篇篇绵延千年的创作回荡在陇原大地,编织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这些诗歌,是否也在你心中回响了千万遍?来源:凤凰网甘肃频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