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甘肃推动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措施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第二个方面,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火灭火能力建设,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有效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完善生态产品实现价值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甘肃省气候内型多样,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带大 陆性气候、高原高寒性气候,整体上处在干旱半干旱区域,少雨多风沙。干旱少雨风沙大的气候特征,使甘肃在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但我们坚 信,在党中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方向的指引下,在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布局、科技赋能,政策引导、宣传动员,因地制宜、强化落实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完成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实现蓝天白云、碧水静流、林海茫茫、草原无际、风吹麦浪、繁荣富饶的美丽甘肃。现结合甘肃实际,提出落实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学习全球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培养最先进的科技专业力量,结合实际制定高科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分类实施,系统保护治理。在保护治理中,超前考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将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科学结合,实现高水平保护所带来的丰富资源,为各类产业发展带来丰厚经济效益, 实现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预期目标,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两者关系的认识,是认真落实政策的重要前提,而且要达到全民具有深刻的认识,使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才能有力推动工作落实。要使全省人民深刻认识到,实施严格的深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我们将会迎来生态优美的甘肃。美丽的甘肃不仅给全省人民带来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带来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必将吸引国内外众多高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落户甘肃,以高科技企业优质发展为引导,促进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改造,成为科技水平较高的产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处在科技水平较高的层级,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大省行列,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势力、高质量发展有保障。

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布局,综合规划,协同治理。各地应按照省级统一规划和本地区规划科学结合、有机结合的原则,把污染防治攻坚,祁连山生态屏障保护长期管理监测,黄河、长江、内陆河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甘南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土地治理等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保护治理,力争早日实现预期目标。系统治理必须依靠政府各部门、全社会坚定必胜信念,统一思想,密切协同,综合治理,以全面系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目标。

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科学的规划布局自然恢复区和人工修复区。特别强调界定这一问题,必须依法依规,依据自然规律科学界定。能够自然恢复的,以有效保护措施,管护结合,确保自然恢复。不能自然恢复,确需人工修复的,要一地一策、一处一方案,专业设计,精心施工,确保人工 修复符合自然规律,经修复达到或基本达到自然状态。

四是按期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到达最高峰,不再增长。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二氧化碳自身的排放量,达到正负抵消,相对实现零排发。甘肃省应紧盯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省市县三级专业规划,按照规划,列出传统企业节能降耗提升改造,淘汰产能企业退出市场清单,明确进度、目标和措施,确保实现“碳达峰”预期目标。按照“碳中和”的目标,科学规划,因地 制宜,分类施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措施,通过努力奋斗,使甘肃省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全面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二、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也就是说,不同的自然地理,采用相适应的、科学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环境管控措施,以精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一是保护自然恢复类生态环境。对于祁连山及类似的生态环境区域,应以自然恢复为主,加强日常监测和管控。这个责任重点,在有关主管部门,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统一规划 和要求,采用高科技设备,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加强日常监测,强化执法检查,坚决杜绝违反生态环境保护规定的违规违法行为,确保自然生态环境正常恢复,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荒漠化区域科学治理。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 区的土地退化。包括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土地丧失生产力的情况。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单纯风力作用下,引起的土地沙质荒漠化。我省荒漠化的类型复杂多样,各地应一地一策,科学施策,因地制宜。采用政府主导,有关部门组织治理、引进大型企业承包荒漠化土地治理、志愿者队伍自愿组织治理、群众性治理等多种方式开展荒漠化 治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各类荒漠化治理,要及时指导,现场指导,指导其运用先进科学技术,选则符合当地荒漠化治理的最佳方式。例如,中广核在和田地区洛浦县的万亩治沙项目,该项目采取我国自主研发的《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改造沙漠土壤,有效固定流沙和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为大规模种植物,奠定基础。还有刷状网绳式沙障、光伏治沙,种植橡胶草、梭梭草等沙生植物固沙、改良盐碱地种植水稻、养殖淡水鱼虾等。这些方式是不是符合甘肃省各地荒漠化治理,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另一个需要关注和积极引导的问题是,荒漠化治理要高度关注治理后的经济效益,如果选择出符合当地荒漠化治理的最好方式,并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必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荒漠化治理队伍,从而加快治理进度,早日实现美丽甘肃的目标。

三是严格实施流域治理政策。甘肃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流域污染防治任务繁重,这方面从各流域的排污口可见一斑。要坚定信心,打好各流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全面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系统制定方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加快污染防治措施全面落实。对各流域、湖泊、湿地有污染的矿山和非煤矿山及尾矿库、化工企业、冶炼企业等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要求企业限期整改,污水处理不达标、有害气体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要求其采用先进科技设备升级改造,直到符合排放标准。无力升级改造且继续无视规定排放的,强制其退出市场。各流域、湖泊、湿地两岸保护范围以内,除步道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外,严禁建设餐饮、住宿等度假设施。养成公众在此游览休闲,所需餐饮住宿等服务均在城区进行的良好习惯。

四是多措并举治理黄土高原。甘肃的黄土高原在我国黄土高原的最西端,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长期以来,甘肃省黄土高原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必须做为主攻方向之一,下决心全面治理,使黄土高原成为森林覆盖、锁住水土流失、具有雄浑美丽且有生产经济效益 产出的良性循环土地。地方有关部门应制定系统方案,根据不同情况,学习成功经验,有计划、有组织指导开展治理行动。国内有很多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如:淤池坝,在容易水土流失的沟壑里,修筑一道拦阻泥沙的坝,即能拦畜洪水,也能阻拦泥沙对下游农田、河流造成的危害。拦畜的雨水、洪水,对黄土高原绿化有着一定的作用。种草植树、陡坡种草、缓坡修梯田,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压缩耕地,大规模还林还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强化造林治理,适地、适树、营养袋育苗,整地施肥等。这些方式,在国内黄土高原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供我们结合本地区实际学习借鉴。当地也有许多治理的好案例,只要效果好,有关部门就要及时总结推广,力求取得尽快取得大规模治理效能。

三、实施“三北工程”打好三北防护林三大标志性战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子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漠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其中二大战役包括甘肃省在内。

一是黄河“几子弯”战役。甘肃省各地应紧盯黄河“几子弯”标志性战役任务,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结合甘肃省实际,落实六大任务。沙患问题,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固沙滞尘,阻沙入黄;水患问题,采取一切符合实际的有效措施,加强甘肃省黄河流域岸线流沙入黄控制,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系统治理;盐渍化问题,大力培育推广耐盐碱的林草资源,推广盐碱地种养殖等综合和利用;农田防护林问题,总结推广全国农田防护林先进经验,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建设高质量、高效能的农田林网;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按照规划进度和要求,坚持推进草原禁牧工作,把“三化”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做为修复重点,提高草原生态功能;河湖湿地保护问题,加强甘肃省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确保湿地面积不萎缩,严控省内黄河沿线新增湿地数量和规模。

二是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这是“三北防护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甘肃省在内的又一大战役。

要大规模压沙固沙,沙漠地区边缘地带,是沙土的结合区域,植树造林成活率高。沿沙漠边缘地区,应密植防沙阻沙林网。根据地形多层植树造林,在林网区间土地广植抗旱大型沙生植物,以起到阻风滞沙的作用。光伏板治沙,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应将光伏治沙任务明确安排给有关企业,在建设光伏发电设备的同时,充分考虑治沙任务,通过合理布局,使光伏板起到档风、阻沙、遮阴、延长雨水蒸发时间、种植沙草固沙的作用。各地在长期治沙工作中,有很多有效的好经验,如草方格固沙,种植梭梭草等沙土植物固沙等,只要符合地方治沙实际,治沙效果好,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推广,各类治沙措施齐上,以实现大面积治沙取得成效。

四、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甘肃自然生态脆弱的现状,无声的告诉我们,必须大保护,不能大开发。但如何大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省内自然生态资源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保护工作需要科学完善的专业规划指导,更需要高科技水平和专业力量做支撑。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科学界定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方式,可以自然恢复的生态环境,必须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在自然状态下,逐步恢复到原生态。需要人工修复的生态环境下,修复方案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实施工作必须在高科技水平指导下进行,确保修复成功,恢复到原生态。

一是严格实施森林草原型生态封禁保护政策。以祁连山、 甘南草原为主的省内森林草原、雪山、峡谷、冰川、溪流、湿地等生态资源,都是严格保护的范围,经过多年封禁保护,已取得明显成效。应继续运用无人机、遥感卫星等先进科技设备进行探测、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汇总分析信息,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保护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小水电站、养殖场、文旅设施等已封闭的,绝不能再出现任何生产经营活动,严禁出现新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虽然部分恢复中的森林草原型自然生态环境,容许旅游活动,但除原有旅游公路、观光平台、卫生间、停车区等,严禁增加任何旅游接待设施,旅游者所需餐饮、住宿等均返回附近城市进行。同时,要不断提升森林草原防火灭火能力,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监测火情。严格实施保护区禁用明火、严禁携带火种的规定。若发生火情,不论在什么区域,灭火队伍都能迅速到位,迅速灭火。经过严格保护,逐步展现出青山绿水的美丽甘肃。

二是继续实施严格的流域保护措施。甘肃省黄河、长江、内陆河流域,包括干流和所有支流、湖泊、湿地保护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污水排放,和雨水冲刷带入河流的有害物质。省内所有流域、湖泊、湿地岸线的企业,应尽最大努力搬迁至合理区域发展。确是无法搬迁的,排放必须达标,不达标的应退出市场,限期拆除。河流岸线严禁新增任何企业生产经营和商业用途的设施设备。在此基础上,河流岸线密植防风林和地面种草,阻止大风带沙尘入 河。省内流域岸线周围不新增人工湖泊、湿地。经过长期保护和修复,甘肃省河流、湖泊、湿地等水域一定展现出蓝天白云、水天一色、碧水静流的美丽画卷。

三是治理和保护荒漠性土地。对于省内沙漠、戈壁滩、盐碱地、黄土高原等自然地理的保护,区别于森林草原和流域的保护,应是治理和保护并重,在治理中严格保护措施。在省内荒漠区除治沙、盐碱地改良、黄土高原治理活动过程中,严禁建设有污染的各类生产经营设施,严禁一切向荒漠区、盐碱地、黄土高原排污水、排废气的行为。荒漠区、盐碱地、黄土高原原存在的企业,排放必须达标,不达标一律关停,限期整改。对今后在荒漠区新申请设立的各类企业,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核,厂区建设严禁永久性建筑,排发确保符合环保标准。在荒漠区开展各类野营探险等旅游活动的,严禁建设各类永久性接待设施。通过努力,使甘肃省荒漠区、盐碱地、黄土高原等形成绿野茫茫的浩瀚绿色屏障。

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品

甘肃煤炭、光热等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清洁能源产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清洁能源产品最利好的方面是,可大幅度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节能降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护自然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甘肃省相关企业在清洁能源 产品的生产中,一定能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这必将带动本产业和相关产业向清洁能源产品方向发展,能够有力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甘肃省应根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对发展清洁能源产品的要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品。

一是发展煤炭清洁能源产品。甘肃石化企业势力雄厚,生产煤炭清洁高效产品优势明显。煤矿企业应与应与石化企业紧密生产合作机制,生产煤化工产品,如:焦碳、焦油、煤气、乙烯、丙烯、苯、甲醇等;煤油制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煤油、重油等;煤制化肥产品,如尿素、硫酸、氨水等;煤制电力,如:燃煤发电、煤气发电、热电联产等;煤制建材,如:水泥、建筑材料等。煤制化学品,如:塑料、橡胶、颜料、纺织助剂等。煤制冶金产品,如:铁、合金、钢等。华煤集团煤制甲醇分公司,生产的甲醇、硫磺、聚丙烯、丙烷等煤深加工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就是通过对煤分质转化利用,效益翻了几翻。因此,清洁高效煤碳产品,不仅有效保护了环境,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应列入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为早日实现蓝天白云、森林原野、青山绿水的美丽甘肃做出应有贡献。

二是发展储能产品。储量是今后能源领域核心竞争技术,储能就是根据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等特点,把富余的可再生能源储存起来,当可再生能源不足时,再通过时空 变换,再把存储的电能补回去,保障电网稳定运转。这项技术,对于节能降耗,将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总体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甘肃省能源产业应在重水储能、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化学储能等方面,加快研发进度,生产出更先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储能产品,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全面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我们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位和使命,深刻认识大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要一以贯之,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任务,早日建成美丽富饶的新甘肃。 

  作者:孟兆辉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二级巡视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