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甘肃:做好保护传承利用 让非遗焕发生机

近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圆满收官。借助非遗大舞台,此次活动在展示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的同时,也向外界展现了陇原特色的年俗文化。

今年,甘肃省非遗保护工作将紧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涉及甘肃非遗保护领域的各项重点内容,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面规划促落实

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表示,2022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重点聚焦“文化强省怎么建、文旅产业怎么干、文旅队伍怎么带”三大核心任务,抓好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传播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以及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

甘肃省将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重要精神,分步推进《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中的各项重点任务。

通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甘肃非遗保护工作初见成效。2021年初,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队伍和非遗保护力量编制完成《甘肃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和《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初稿)。同年6月23日邀请省内非遗、文化、生态、旅游、政策规划编制等领域专家进行评审,细化完善两项规划内容。完成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制定出台并实施《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今后,我们将指导甘肃省内各市(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各级非遗保护机构落实落细规划各项内容,为省内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基本工作遵循,做到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全面规范落实甘肃非遗保护各项法规中推动工作。”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负责人安明文说。

务实精细重品质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次组织省内非遗项目和部门参加全国性、区域性的非遗展销活动,指导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通过在省内各市(州)设立的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提升传统工艺创新力。

在甘肃,非遗已融入百姓生活。庆阳香包、陇西刺绣等非遗项目更是通过非遗手工技艺与时代审美相融合,探索出一条市场化发展之路。

为打造文化和旅游品牌,加快发挥张掖、武威位于“如意甘肃”区域中心的优势,张掖市有关部门正推进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体验中心建设,武威市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也在稳步推进中。

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艺术非遗科负责人介绍,丝绸之路非遗博览体验中心依托张掖市现有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张掖大剧院)、祁连玉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主体建筑,围绕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改造提升和资源转化,将构建集旅游研学、文物保护、民俗展演、文化夜游、国际交流、城市推广于一体的展示交流平台。目前正在编制规划。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全国一流的非遗综合体项目。

“武威市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非遗技艺、非遗艺术品展示为主的非遗文化体验中心,旨在打造集保护、展示、表演、传承、体验、研究、教育、培训、产品售卖等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体验基地,成为武威非遗的永久载体和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永久平台。”武威市文化馆非遗办主任张晓说,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建成后,其全息非遗舞台、非遗立体彩影画卷等多媒体互动展示和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将使古老的非遗展现勃勃生机与活力。

突出亮点创品牌

近年来,甘肃省通过举办“如意甘肃 多彩非遗”全省巡演活动、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非遗过大年”“视频直播家乡年”等活动,培育非遗传播品牌,并合理利用现有办公场地,指导推进甘肃省非遗展厅建设,引导优秀非遗项目入驻展示。

“1月中旬,我们启动了‘线上+线下’平台,让甘肃省内多地的非遗保护机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文化场馆通过短视频、直播、现场互动等形式呈现非遗技艺和传承,拍摄记录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非遗展播专区,讲述老百姓身边的年味儿故事。”安明文说。

今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携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以甘肃秦文化和西戎文化考古成果“战国豪车”为主题,创意研发10部具备实用功能、展示展览功能的秦文化和西戎文化非遗文创产品,并将“战国豪车”复制品逐步引入各大景区和游客集散场所,使其成为吸引游客参与体验的特色娱乐消费项目,提升甘肃非遗的可见度和体验感。来源: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