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甘肃美术界而言,我们致敬对那些为甘肃美术事业做出过各种贡献,在甘肃美术百花园留下无数艺术佳作,共同书写甘肃美术历史图卷的每一位前辈名家。
甘肃现代意义上的美术事业和美术工作者,应当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著名画家张大千、常书鸿的到来为起点,甘肃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从那时起,一代又一代的美术工作者薪火相传,他们根植于甘肃这片艺术沃土,用不懈的努力、辛勤的汗水以及聪明的才智,构建了一部甘肃当代美术的史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建设,甘肃出现了第一代美术工作者,他们当中既有从莫高窟走出的段文杰等人,也有随部队来到甘肃落户的陈伯希、陈兴华等,也有从学院转来从事美术教学的洪毅然、娄溥义等,他们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甘肃的美术事业,并为甘肃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受那个时代总体氛围的影响,以上述人为主体的创作队伍,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讴歌新中国诞生人们精神解放的作品,弥漫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气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一直到八十年代,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一大批美术工作者以其丰富的成果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具有较为扎实的艺术功底,加上长期扎根在甘肃大地,汲取陇原艺术给养,用生动的笔墨描绘西部各民族的生活画卷和历史人文景观,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艺术成就,奠定了甘肃美术创作的独特风格,并在西部乃至于全国画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甘肃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创作题材的选取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在他们身上均打下了鲜明的烙印,其创作方向和艺术追求也几经反复,并在不停地变化、寻找中定型,这样的阅历和创作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成全和造就了他们,使他们能够在各种尝试和反复比照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美术事业沐浴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春风进入了一个快速、健康、繁荣的发展轨道,并收获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几代美术工作者自觉地重新审视甘肃本土文化,并对其价值和意蕴产生了新的认识,将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表现作为其创作的主体方向和主体内容,使地域性的特点显得更为突出和鲜明。
回顾甘肃美术发展的历史,让我们无时不缅怀那些披肝沥胆、矢志沉潜于美术创作的前辈先贤。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收获与耕耘,他们的精神与风范、经验与成就将永远铭刻在甘肃的美术史册上,是甘肃美术事业挥之不去的存在,更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宝贵财富。
斯人已逝,名山事业永存。后辈自当勉励,前辈开创的事业,还需我们不懈努力,用更加优异的成就告慰前辈先贤,开创甘肃美术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甘肃省文联主席 王登勃
2022.4.2
白树镛(1941—2015),甘肃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者协会藏书票艺委会委员,甘肃出版者协会藏书票艺委会主任、甘肃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版画艺委会副主任。
擅长版画,作品多以雪山草原、戈壁骆驼、新疆人物为主,具有大西北深沉、雄浑、苍凉、神秘之自然风貌及纯朴的风俗民情。近二十年,以丰富的生活经验、独特的创作技法成功地创作了一批作品,十余次入选由原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版协等单位主办的全国第八、十届美展和第十、十三、十五、十六届全国版画展,第二届美术金彩奖等国家级展览,三十余次获全国、省级展览多项奖。1999年荣获八九十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多件作品发表于《美术》《江苏画刊》《版画世界》《版画艺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民族画报》《美洲华侨日报》《人民文学》《读者》等国内外报刊,并有美术评论、杂文见于报刊。作品曾被国内多家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
杜廷楹(1941.6—2021.11),副研究馆员。甘肃天水人,196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筹)成员、原甘肃省书法研究会理事、原甘肃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天水市文联原副主席、麦积山艺术研究会副主席、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天水分校副校长、甘肃省第八届人大代表、甘肃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民进甘肃省委委员,天水市首届拔尖人才。
邱立新,男,1941年9月出生,四川省井研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家。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承李文信、冯建吴等教授。现任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市安宁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周大正(1941—2020),湖北沙市人,曾任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油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油画家学会副会长,甘肃美协水彩水粉画艺委会主任,甘肃省连环画研究会理事。主讲油画、素描基础、创作、油画色彩学、油画风景写生等课程。创作和发表各种美术作品数百幅,出版个人专集画册三部《周大正画选》《周大正油画集》《周大正油画风景教学写生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专著一部,撰写的《绘画与色彩结构》《敦煌壁画结构分析》《敦煌壁画色彩图例分析》等四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原文转载,获得专家好评,填补了当时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理论研究之空白。
张君义(1941—2001),生于甘肃临洮,毕业于兰州艺术学院,生前曾任陇西书画院院长,副研究馆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东方国际画会名誉画师,甘肃省美协会员,陇中画院学术委员,艺术简历及作品辑入《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等数十部辞书,1996年获跨世纪艺术人才称号。
董吉泉(1942—2009),甘肃武威市人。1965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为中美协会员,甘肃省美协常务理事,兰州市美协主席,兰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董吉泉憨厚、朴实的人格魅力和灵秀脱俗的画风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的美展,其中《苍茫一乾坤》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曾在兰州、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展和联展,并有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赴德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展出。作品《丝路遗古》《俄界星火》等由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收藏。因突出的艺术成就荣获甘肃省最高文艺奖——敦煌文艺奖一等奖。《人民日报》《美术》《国画家》,香港的《文汇报》《收藏家》,新加坡的《联合晨报》等报刊多次发表其作品和评述。出版有《董吉泉西部山水画选》等画册。
范有信(1943.5—1998.3),甘肃兰州人。擅长中国画,被誉为“甘肃画驼第一人”。被诗人伊丹才让赞誉为“范骆驼”,此后“范骆驼”在美术界广为流传。196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在兰州市博物馆工作,任兰州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韦博文(1943—2021),甘肃靖远县人。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协副主席,兰州市美协副主席,兰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西部雄浑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滋养了成长在黄河滩头的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其反复寻求生活激发于自身的心源,进而逐渐形成了对西部绘画题材的深层切入和技巧的原创表现。近十年创作的具有时代气息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大量油画作品,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劲的创作实力。
马晞(1944—1993),甘肃省美协会员,省国画家协会理事。曾先后在天水礼县文化馆、天水师专美术系任教。以国画见长。1977年创作的工笔画《群芳争艳》、写意画《山花烂漫》获甘肃省优秀奖,在《甘肃文艺》封面发表。1980年,作品《双重色更浓》获甘肃省首届文学艺术奖。
董兆惠(1944—2009),祖籍天津。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作品《兰州老街》获2002年纪念“5.23”全国美展一等奖。1994年为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主会场——兰州东方红主席台,创作绘制了百米巨型壁画,获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及奖金。1998年应甘肃省人民政府之邀,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甘肃敦煌园创作绘制了主体壁画《丝路花雨润陇原》。2003年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一等奖。
沈风涛(1945—2021),祖籍湖南石门。自幼酷爱书画,先后受业于赵羽由、刘继卣。擅山水,注重写生,多以西北地区山川风貌入画,所作笔墨豪放,意境苍茫雄浑。作品多次入选省、市美术作品展览并在《朵云》《甘肃画报》、香港《文汇报》等发表。1977年《征战万里人未老》(合作)入选“建军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83年《秋山图》被选送日本展出,曾有作品多次参加在兰州市举办的国画联展。《祁连驼铃图》被收入甘肃《国画书法选》。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美协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雷春(1948—2013),甘肃成县人,自幼酷爱绘画,刻苦自学。擅长人物、山水,刻意求新,所作取材广泛、笔墨酣畅、形象逼真动人。作品《藏年之夜》入选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甘肃省优秀美术作品奖;《采花图》入选西北五省区美术作品联展,发表并获奖,被多家博物馆收藏。1985年7月应江苏宜兴“徐悲鸿纪念馆”之约创作的《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为该馆收藏。
刘灵(1950—2021),号青垣居士,太統散人,澄怀堂主人。祖籍河北省邢台市南石门崔路村,1950年8月生于甘肃省平凉市。七岁学文,九岁习画,1967年参加工作,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美展,并有作品获奖。系甘肃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2010年退休于甘肃画院。
赵麟(1951.9—2005.5),本科学历,陇东学院美术系副主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美术作品先后参加省级以上展览30余幅,作品《风景》获“甘肃省首届写生画展”二等奖,作品《山居幽烟》获“甘肃省首届油画展”三等奖,油画《根》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壶口瀑布》《年复一年》被美国曾斯维尔美术馆、塔斯卡瓦斯美术馆收藏。1995年、2000年获庆阳地区艺术成果奖。作品、辞条收入《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作品博览》《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等大型辞书。
陈少伯(1952-1992),甘肃省镇原县人。1976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美术系,1981年结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从事油画教学工作。
陈昭,女,出生于1958年,祖籍兰州。198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博士学位。原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专著《中国写意花鸟画墨法意蕴的嬗变》。代表作品《山雀》参加首届中国花鸟画大展,《湉》参加中国第八届全国美展,《杜鹃与小鸟》参加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菊花》发表于《甲子丹青60年/60——当代国画家(提名)精品集》,《渡海》参加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展获优秀奖,在杭州、西安、兰州举办个人画展。2022年1月12日,陈昭老师因乳腺癌救治无效,在兰州逝世,享年64岁。
靳永红,1986年毕业于天水师专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协理事,甘肃省美术家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甘肃画院特聘画家,天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水市政协委员,天水市图书馆馆长。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及省市级美协主办的展览并获奖。2022年3月13日,靳永红先生因突发性疾病抢救无效,在天水逝世,享年57岁。
靳勒(1966—2021),甘肃秦安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兰州市西关什字西单百货门前的地标性雕塑——《热冬果》的作者。作为20世纪80年代叶堡乡石节子村第一个考出来的大学生,他始终没有忘记生活在家乡的父老乡亲,2008年他被村民推选为“荣誉村长”,从此便致力于艺术村庄的打造,并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乡村美术馆——石节子美术馆,一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声名远扬,并被选为10个艺术院校的社会实践基地,2010年举办的“石节子电影节”受到媒体的关注。2019年,“谁的梦——石节子十年文献展”在北京举行,展览还原了石节子美术馆从2008年到2018年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工作,通过十年来的数百场活动的文献资料及大量图片呈现石节子美术馆在中国当代艺术转型期的态度与立场。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