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悦听如意甘肃|飒沓如流星,何以最天马

  铜奔马不仅是中国旅游的标志,更是每一个甘肃游子内心的牵绊。浪迹天涯的每一个甘肃人,只要一迈出兰州火车站,看到矗立在站前广场上的铜奔马,就感觉自己已经踏进了家门。

  两千多年前,张骞携汉武帝的期望踏上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西汉大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就是从兰州踏上了浩荡征途,黄沙漫漫,却永远遮挡不住岁月的光辉,其中的珍宝与记忆,都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中。其中这奔腾的天马,也就是现在的铜奔马,支撑起一个自强不息的大国梦想。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是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的国宝级文物。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工艺十分考究,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1983年,原国家旅游局将其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这匹踏燕而飞的天马,大多数人看它第一眼时,就会被其折服。这匹青铜铸成的骏马,从两千多年历史的硝烟中奔驰而来,昂首嘶鸣,长尾飘舞,三足腾空,头微左顾,飒沓如流星,飞鸟惊回顾。有人说,大汉王朝始于汉武帝天马之歌的时代气象,终于“马踏飞燕”凝固的瞬间。就是这匹天马,撑起了那个恢弘时代的半壁江山。

  关于天马,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公元前101年和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发动对大宛国的战争,迫使大宛国采取议和的策略,给了汉王朝数十匹汗血马和几千匹良种马。随着西域好马的不断东来,古丝绸之路上的武威成了重要的马匹繁育基地。

  铜奔马出土以后,据1975年《出土文物展览》统计,自1973年4月至1975年8月间,铜奔马带着中国历史的辉煌,带着华夏民族的自豪,先后到法国、英国、罗马尼亚、奥地利、瑞典、墨西哥、荷兰等12个国家巡回展出,观众达500多万人次。郭沫若为此挥毫泼墨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郭沫若也从此被视为铜奔马的伯乐。

  此前考古学家经过反复的勘察,才知道武威雷台古墓过去曾多次被盗,但由于古时盗墓者只识金银器皿,而对青铜国宝毫无所知,使得铜奔马及铜车马仪仗俑得以完好保留至今,并最终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铜奔马于1983年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如今这匹飞翔的马不仅是古代匠人的杰出之作,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众多文物的代表,成为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英国人彼得·霍甫科克在《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一书中说:“虽然这种‘天马’现在早已绝种,但是它的形象在汉、唐雕刻家和艺术家的手下则并未磨灭。”来源:喜马拉雅


点击“悦”听铜奔马的前世今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