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简”述文化,“牍”懂历史

  简牍是纸张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以文字为媒,为数千年前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的起伏悲欢以及中外文明的持续、友好交流,提供了更丰富、更细致的实物佐证。无论是断章残句还是完整册书,它们所留下的是中华民族在不屈不挠前进道路上的聪明才智、光辉思想和灿烂文明。

  甘肃简牍博物馆主要承担简牍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的职责。

  居延新简出土时间为 1974 年,主要包括 1972-1974 年在甲渠候官遗址和甲渠塞第四隧两个地点出土的汉简,共 8206 枚。

  居延新简简牍形制品类齐全,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出土了完整和基本完整的册书 70余个,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肩水金关汉简 1973 年出土于甘肃金塔境内汉代肩水金关遗址,其形制多样,就内容而言,主要是边塞地区军事驻防和戍卒生活的具体记录,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敦煌马圈湾汉简 1979 年 10月出土于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共出1217枚。根据所出土有纪年的汉简记载可知,其时代从汉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 65 年)至王莽地皇二年(公元 21 年)。这批汉简为探索玉门关的确切位置提供了新材料。

  敦煌悬泉汉简 1990-1992 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该遗址在汉魏时期为一驿置机构,名悬泉置。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邮驿、交通等各方面内容,尤以邮驿、西域史料和民族关系方面的材料为特色,是研究汉代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最为珍贵的简牍文献之一。

  地湾汉简出土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东北约 150 公里处的黑河东岸戈壁滩上的地湾故城。

  如今,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简牍已逐步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并不断地加以运用。

  简牍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价值巨大并被大量使用,是中国古代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来源 :知乎城市甘肃运营中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