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简牍探中华》:简牍“出圈”的“灵魂推手”

湖南湘西里耶秦简博物馆,中小学生开启奇妙的“寻秦记”;

湖北省博物馆“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专题展览前,许多游客对“喜”和他的“工作笔记”兴致勃勃;

甘肃简牍博物馆中,众多年轻游客仔细观察悬泉汉简、武威汉简、居延汉简,期待揭开汉代边塞生活的神秘面纱……

简牍,曾经是博物馆里有些“高冷”的存在,为何如今成为游客“团宠”?近日收官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创新节目《简牍探中华》,正是简牍“出圈”的“灵魂推手”。

这档首度聚焦简牍的大型文化节目,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的创意:简牍作为纸张普及前中华先民最普遍的书写载体,记录着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和人物,如果以“‘简’述历史,‘牍’懂中华”为定位,不仅能够将简牍里的历史智慧讲给大众,还可以从片片简牍中探秘文脉传承。

《简牍探中华》播出后,全网累计收获热搜热榜401个,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2亿,全网视频播放量超1.1亿,其中央视频播放量累计超3951万。线上播出的高热度,源源不断转化为线下打卡的高人气,催生出“冷门不冷、绝学不绝”的蓬勃文化景观。

在一笔一划中,发现“何以中国”

中华文明,浩浩汤汤。该选取哪些简牍呈现到节目之中?主创团队认为,不仅要兼顾考古价值、研究影响,还要有类型和年代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代表性。

里耶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天回医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武威汉简、居延汉简,本季《简牍探中华》聚焦的八大简牍,共同勾勒出秦汉大一统、汉承秦制、郡县制下的县政运行与社会生活、边塞屯戍生活与吏卒的坚守、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融等壮阔历史画卷,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法律、兵学、医学、礼仪等方面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细看简牍,历史在一笔一划之间活了起来!

没想到,老祖宗也会背乘法表?里耶秦简告诉大家: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使用九九乘法口诀;

“秦王扫六合”时,普通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云梦睡虎地4号墓中,士兵“黑夫”和“惊”两封家书,承载着他们对家人的牵挂思念;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绸之路,到底怎么个热闹法?在丝路古道悬泉置,汉代小吏“弘”坚守“啬夫”一职十余载,为我们埋下一颗颗解锁历史画面的“彩蛋”……

追了千年的好文,加更了!

《简牍探中华》不只是历史知识的梳理,更在每期节目最后,采用重大发布的形式,将最新考古发现隆重介绍给观众。一个个首次发现、首次复原、首次公开,仿佛追了千年的好文,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加更。

在云梦睡虎地留下大量秦代“工作笔记”的“喜”,长什么样?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通过颅骨3D打印效果,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了“喜”的样貌,千年前的“笔友”跃然眼前,可亲可爱。节目播出次日,湖北省博物馆召开发布会,介绍对“喜”的新近研究成果,紧接着,专题展览“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重磅亮相。

最后一期节目中,目前全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类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首次发布“酒泉汉简”。它让消失千年的烽燧名称——“察奸燧”重现于世,也首次实证《汉书·地理志》中关于汉代酒泉郡乾齐县境内有关“西部都尉”的记载。馆长朱建军说,《简牍探中华》让甘肃简牍博物馆进入更多观众的视线,“身为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工作者,我备感激动”。

走进AI小剧场,认识平凡而了不起的老祖宗

讲古老简牍的节目,也可以高科技。

主创团队打破文化节目惯常的展示与讲解模式,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人可见、有事可说、有情可感的“策展思维”,从简牍的字里行间,寻找鲜活的人物、场景、事件,辅以动画特效、外景拍摄,依托央视频AI大模型的AIGC技术,构建起思接千载的沉浸式小剧场。

在AI小剧场,一群平凡人物被重新看见: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华”,是秦代官吏体系中数量众多且作用重要的令史中的一员,手执刀笔记录下了时代风云;

天回医简中,将扁鹊医学传入蜀地的医者“弓”,为无法治愈患有心疾的爱人“鹂”而心痛,两人相知、相爱到相离的爱情故事令人泪目;

居延汉简里的甲渠候“汉强”,如磐石般坚守在边塞之地,用铮铮铁骨筑起保卫家国的安宁之墙……

“当历史的一隅被照亮,简牍深处潜隐的文脉、先民的生活、民族的精神,重新被每一个‘我’撞个满怀。”《简牍探中华》刚刚收官,就收到了观众的催更。追看节目的体验,犹如在流动的时空中领略了一场顶级的展览,这是真正的遇见,这是畅快的重逢。

在以视听艺术解码冷僻文化题材的过程中,《简牍探中华》不但为观众开启了又一场回溯历史、筑牢自信、面向未来的文化奇遇,更助力古老的简牍变身历史的信使,将字里行间的生动故事跃然于大众面前,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智慧焕发出时代光彩。 来源 :CMG观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