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从长安到敦煌,两千多年前的“邮政服务”什么样?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邮政自古以来始终在通联四海、信息往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两千多年前,幅员辽阔的汉王朝如何将文书、信件等送达各地?简牍,是纸张出现之前,我国古代使用最为广泛的书写材料。甘肃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那些写在丝绸之路简牍上的墨书,也是古人写给今人的“漂流瓶”。10月9日世界邮政日,让我们打开它们,感悟那些尺牍情深的故事。

两枚简牍相互衔接,完整记录了从汉代长安到敦煌的沿途经过地区、里程,是研究丝绸之路东段交通的重要资料。

汉代的邮驿路网由设在全国各地交通要道的驿置机构组成,这些机构如同“邮局”,配备专门的车辆马匹和人员,保证上传下达有效运转。根据出土汉简记载,仅从长安至敦煌郡,就设有驿置30多个。根据邮书传递方向的不同,这些文书和信件被称为东书、南书、北书、西书。

一般情况下,汉代负责邮书传递的人员较为固定,他们的身份多是戍卒,因负责邮书传送而被称为“邮卒”,或被称为“邮人”。此外,汉代边塞对这群专职送信的“邮人”约定俗成统称为“同”。

在河西走廊出土汉简记载的邮书传递记录中,关于“同”的记载有百余例。古人不具列传送者名姓,可能是因为有些邮书的传送不涉及邮书传递留迟、检封破损和丢失等考核和处罚,所以在登记时忽略送信者的信息。

该简形制完全、内容完整。简文内容分三段书写,首段记录邮书方向、数量信息及接收部门,次段分行记载三封西书和三道檄书(指军中文书)的钤印封缄信息,末段记载邮书的收付时间及收付人信息。

该简亦为汉代悬泉置邮书传递的原始记录,对于通过邮书刺(指记录邮书传递过程的信息文档)来复原悬泉置的邮驿运作及文书传递过程具有重要价值。

边塞荒凉,展信舒颜。除了公文传递,汉代邮驿也成为古人与亲友之间诉说情谊、遥寄相思的纽带。

该简是在居延戍边的尹衡写给好友伟卿的一封信。虽然信件残断,除问候外的具体内容已不可见,但依然为我们了解汉代河西边塞屯戍吏卒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起居燥湿”“强饭厚自爱”“慎春气”等,都是汉代书信中寻常问候语。“塞上诚毋它可道者”,道出了边塞生活的枯燥乏味,唯有在给友人写信时聊表思乡之情。

书信很远,时光很长。从汉简记载来看,至少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建立起邮传网络以及邮政制度。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书信往来的年代,一笔一划,书写着无声的思念;一车一马,细数从前的慢光阴。

你有多久没有寄过信了?还记得自己最近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吗?现在还能体会到那种急切期盼来信的心情吗?不管时光怎么流转,能在书信里留下来的,都是一帧帧柔美的画面。记忆可能会出现偏差,但文字不会,那些书信里的岁月,就是最好的见证。 来源 :新华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