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民间工艺赋能乡村振兴”学术座谈会在兰州举办

10月24日下午,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民间工艺赋能乡村振兴”学术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来自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兰州文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等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张掖、金昌、平凉、庆阳等市(州)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人,以及部分民间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共30余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杜芳主持。

本场座谈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甘肃民间工艺作品展览”系列活动之一。座谈会以“民间工艺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与会专家和传承人围绕“传统工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路径与实践案例”“新时期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路径”“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文旅融合发展中传统工艺价值转化的策略与路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工匠培养”“甘肃传统工艺的品牌建设”等议题,就各自的观点展开了深入讨论,共同探寻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戚晓萍认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要坚持政策导向,优化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孙芸霞从个案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兰州文理学院教授王万鹏认为,因文化生态的变化,导致当下“传统工艺没传统”的尴尬局面,要振兴传统工艺,需重构传统文化内涵,要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李雅敏认为,高校非遗专业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传承困境,要实现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与保护传承,就要使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实现“艺术+技术”也就是“院校+传承人”的结合,最终实现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兰州文理学院教授刘玉忠认为,要充分把握本地文化特色,打造民间工艺品牌,实现甘肃传统工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读者出版集团高级工艺美术师、“临洮剪纸”定西市代表性传承人裴天鹏认为,手工艺产业振兴,要通过品牌建立,实现数字化传播和产业化推广。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庆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习世刚,临夏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州泥塑”临夏州代表性传承人常天平分别介绍了庆阳、临夏两地在当地代表性民间工艺产业化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镇原县文化馆馆长、镇原县民协主席常燕分享了她在地域代表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中的经验做法,认为传统工艺要有深厚的历史传承,打造特色产业优势品牌,实现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繁荣,让非遗走出去、活起来、火起来。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煜琛分享了该公司在传统香包绣制产业化和助农扶贫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体会。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民间工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次座谈会旨在探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民间工艺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