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兰州市紧密围绕1139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强科技行动,不断深化“创新兰州”建设,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政产学研金介用”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创新动能持续释放,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兰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89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49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8.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多个科研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获得高度认可,其中“猪用重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创制与应用”等3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充分展现了科技强市的潜力和活力。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扎实推进,不断提振整体信心。
创新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关键技术突破取得新进展
在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兰州市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重组,推进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建设。同时,兰州市大力支持甘肃省环境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骨与关节疾病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山东大学甘肃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兰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兰州市在重点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成功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11项,聚焦关键技术攻关。诸如兰州百合优质种源开发技术、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科技计划等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持续推进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基于加速器的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高端装备特种润滑与密封材料研发测试平台”两个国家“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690项,获得资金3.72亿元,进一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高位谋划,精心布局。2024年,是耐心等待取得成就的一年。
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强化
企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沉着应变,综合施策。
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兰州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全市科技系统干部凝聚一条心,劲往一处使,精心组织105家企业入库全省“三高”企业培育库;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97家企业入选科技创新再贷款备选无贷户企业;推进在高新区建设独角兽孵化加速器,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企业榜单……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求实,勇挑大梁。
兰州市科技局还组织开展了“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志愿行动”,深入企业解决创新发展难题,247名科技局系统干部包抓联企业881家,协调解决企业创新发展问题;选派40名“科技专员”服务企业创新,举办惠企政策宣讲培训班11期,培训企业736家。
做好人才引育服用文章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是国之利器,人才是国之瑰宝。围绕“创新兰州”所需,兰州市对原有政策全新升级。
加强科技人才培育。支持金川科技园获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荐9所市属科研院所申报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推荐12名青年人才加入全市优秀外语翻译人才库;开发科研助理岗位30个,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组织58家科技型企业参加“黄河之滨也很美”人才交流暨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向郑海学团队兑现全市首个高端人才支持奖励政策200万元。
强化外国人来兰服务。支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与巴基斯坦信德省农业大学开展项目合作;修订出台《外国人来兰工作居留便利化服务若干措施(试行)办法》,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136件。
通过给予人才归属感、获得感,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兰州市让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不断增强城市区域经济竞争力。
经济新程,信心鼓帆,耐心“结”果,决心助航。
一年以来,围绕产业发展,市科技部门承办2024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甘肃兰州站)低空经济领域专场活动,路演科技成果9项,签约项目8项、金额4970万元;联合召开第三届黄河流域城市暨兰西城市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发布科技成果42项,签约技术合作项目4项;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兰州)现场赛,共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3项,签约金额2980万元……
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兰州市在产学研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发展不断开辟新天地。
总结过去,为的是更好走向未来。
聚焦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7+N”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按照产业领域定向组织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科研“新四军”开展原创性、前沿性、引领性科研攻关,兰州市必将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共同书写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辉煌新篇。 来源 :兰州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