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疫情结束后,我要去兰州,在甘肃省博物馆了解甘肃古今

1.jpg

金城兰州,

有塔影河声的艳丽,

有烟雨兰山的惊奇,

更有丝路古道的足迹。

金城兰州,

有历史温存的气息,

有诗人吟颂的情趣,

更有钟灵斯地,杨柳依依。

很多人对兰州的了解,或是从一碗兰州牛肉面,或是从一条穿城而过的黄河,或是从一座百年中山桥,或是从一本《读者》杂志。是的,这些都是兰州的骄傲,但却不是兰州的全部。今天,文旅君带大家一起走进兰州、感知兰州、品味兰州。

兰州文旅系列栏目:疫情结束后,我要去兰州

黄河之水孕育中华文明,

也见证了中华文明,

她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与奋斗,

奔流过悠长的岁月。

时光如她沿岸沉积的的砂石,

耳边掠过历史的足音。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

坐落在“黄河之都”——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

是了解甘肃从古至今发展历程最好的地方。

甘肃这片土地,

不只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

而这片土地上又诞生了早期人类文明

——大地湾文明、仰韶文明、马家窑文明等等。

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

馆藏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

目前,向社会推出的展览有《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五个固定陈列,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地理文化。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共分为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

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的绵延等四个单元

以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为脉络:

展示自青铜时代起至宋元时期

丝路发展过程中文明的演变

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里汇集了甘肃省博物馆及全省28个地县博物馆

近50年来的考古发现

囊括彩陶、青铜、玉石、金银器、木简、

木器、丝织品、唐三彩、壁画、

写经、石造像塔、瓷器等

420余件历史文物精品。

捕捉甘肃古代历史文化的精髓,

探寻与回眸动人的丝路往事。

《甘肃彩陶》

彩陶馆中“彩陶故乡”的400件精美彩陶,

从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开始,

延续了5000多年的彩陶发展史。

其中彩陶艺术的巅峰——马家窑文化,

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

馆中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复原原始场景,

生动表现原始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立体直观展示彩陶制作工艺流程与功用。

《甘肃古生物化石》

甘肃境内的生命现象存在发展已有近20亿年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山河变迁、气候环境变化使得生命在生存发展中经历了物竞天择的演化,

形成了今天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物,

古生物化石就是这种变化的最好见证。

古生物化石展展出的约700余件标本中绝大多数是甘肃本地发现的化石, 

种类庞杂,数量繁多,

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

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

甘肃地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东段,

是从西域到中原的“咽喉”与“门户”之地。

甘肃作为佛教向内地传播的前沿,

佛教艺术在这里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

然后向内地传播发展。

馆藏佛教艺术珍品,

以历史沿革为主线,

跨越十六国时期至明清近1700年佛教在陇原大地传播、发展的历史轨迹,

形象具体地展示了甘肃佛教艺术发展的全貌。

PS:2019年12月9日,“博苑掇英——全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成果交流展(2009-2019年)”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开幕,“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入选。

《红色甘肃——走向1949》

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份,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甘肃特支的成立,南梁烽火的燃起,陕甘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的河西鏖战,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等一系列鲜活的革命历史进程,谱写了甘肃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一步步实现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画卷。

红色甘肃展馆主要介绍了甘肃的革命斗争史,

再现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七个大型场景,

全面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人民不息奋斗的艰辛道路,

再现甘肃革命鲜活生动的历史画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