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茶能醉人何须酒!来碧口品一杯茶韵幽香,整个春天都是你的!

春到人间草木知

“茶”

即“人间草木”

“草”在上

“人”居中

“木”在下

《说文解字》云

“茶”同“荼”

苦荼也

从艸,余声

陆羽《茶经》说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唐代诗人顾况在《茶赋》中写道

“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

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

让饭菜更有滋味

解肉食的膻腥油腻

解炎夏身体的燥热

解通宵达旦的困倦

说的正是茶的众多益处

又是一年春茶季,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品一杯春茶,感受生活新气象,细数它的美。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叶发源于西南川蜀之地,后来传播至江南、福建一带,遂大行于世。陆羽还称赞说,茶叶是“南方之嘉木”。西北原不产茶,但因缘际会、天时地利,“南方之嘉木”也自南而北,在陇南扎下了根。

龙井茶原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因其色香味形的“四绝”而名满天下,是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这种茶在杭州之外也有种植,并被通称为“龙井”。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甘肃文县成功栽培出龙井绿茶。这里气候湿润,降水充足,土壤也适宜龙井种植。唐宋以来的茶马古道,已经成就了种茶之道。

碧口古镇,陇南之南

碧口镇,碧口古镇原名碧峪口、碧霞口,位于陇南市文县的东南部,坐落在甘、川、陕三省交汇地带、白龙江下游,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历史上,长江的航运沿嘉陵江一直通到这里。

特别是在清末至民国时,碧口成为甘肃入川通渝、蓉、沪等地的物资中转站,商贾、驮队、船舶络绎不绝,繁盛一时,被誉为甘肃“四大名镇”之首。

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碧口古镇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沟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

“碧口不像甘”,这是当地一句俗语。碧口古镇,和人们想象中的大西北不同。这里不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里绿漫田野、山水相映,俨然小家碧玉的江南景象。

古镇茶韵幽香

山青、水绿、雾韵、茶香……与之邂逅,方知人间山水岁月的神奇与美丽。走进水韵茶香的文县碧口镇,置身翠绿惬意的大山,体验茶园风光,观看茶叶采摘,寻觅灵魂深处的一抹乡愁。

碧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尤其是李子坝、碧峰沟一带,雨雾缭绕,很适宜茶树生长。这里也是甘肃境内最早引种茶树的地方,早在清代道光年间,碧口镇的李子坝就开始种茶,那里的茶园里至今还有一百多年树龄的老茶树。

一垄垄、一排排的茶树,纵横交错,长势喜人。与远山相接,层峦叠嶂,这里,山青、水灵、色秀、茶香,让人心醉。

碧口的茶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碧口龙井,碧口龙井采用龙井茶的制造方法,采摘细嫩芽叶,手工精心制作。成品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汤色黄绿、香气清高、滋味浓爽、耐冲泡。

走在茶园里,身着采茶服装的采茶姑娘翩然于茶树间,十指尖尖,采摘新叶。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和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人美茶更香的采茶图。

碧口龙井

碧口有农谚:清明采春茶,春茶香万家。每年清明前后,万物始发,正是采摘春茶的好季节。

碧口古镇,以种茶为生,主要产龙井和毛尖,属绿茶。龙井也分不同的品种,有龙井43号、龙井长叶和普通的龙井,品种不同,价格也不同。

龙井43号属于绿茶类,是碧口当地近些年引进的优良品种。其采摘细嫩芽叶,手工精心制作。成品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汤色黄绿,香气清高,滋味浓爽。

一斤上乘的陇南明前龙井,需要人工采摘38000个嫩芽,才有这口中的氤氲茶香。头茬的一芽一叶或二叶,还挂着水珠便被采下,鲜灵无比。

将刚采摘好的鲜茶,第一时间送到山脚下铺开晾干。然后开始摊放、杀青、回潮,最后再由人工精选出优质精品茶。

这里的龙井43号,从摊放、杀青、回潮、分筛、脱毛、辉锅、筛分整理等每一道工序都倾尽所有心思,在这种制法下泡出来的茶叶清甜馥郁,入嘴鲜甜,有一股静默了许久的清冽之气,这才不负盛名。

一碗好茶汤

新做好的龙井,鲜活油润,挺拔削尖,那富有层次的鲜活之感,仿佛将整个春天的灵气捧着送到你面前。

一杯茶,喝者无心,采者有意,炒者劳神,有意让芽头更完整点,有意做一杯好茶,这是每一位茶农的真实心愿。

茶农们最大的欣慰莫过于饮茶者:轻握茶杯,慢品一口,眉头舒展,此茶不错不错!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有道是“一两春茶一两金”,

在最美的季节,

不妨静下心来,

品一杯清茶~

邂逅碧口最美的春天~

来源于微游甘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