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定西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一是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启动编制《定西市中心城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专项规划》《定西市十四五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专项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定西段)实施方案》等。制定了《关于新时代定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及《第三届渭水文化旅游节实施方案》等节会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规划引领水平。
二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认真开展“全国医务工作者游定西”“全国人民警察游定西”和“甘肃人游定西”活动,动员市内31家景区景点和星级饭店,自恢复运营之日起一年内,面向全国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和省内居民推出门票减免、5折优惠等政策。制定《关于激发民营企业家文化自觉支持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十条措施》,着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持续激发消费动能。举办“当归仙子游定西”、非遗进景区、音乐啤酒·网红节、端午乡村游系列活动。制作了《我想和你一起成为定西》文化旅游宣传片,在国内各大网络媒体及市内各大酒店投放,累计曝光量达1200多万次。成功举办了“陇上花开·乡约甘肃”甘肃乡村旅游美丽之旅推介会、第三届渭水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促进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四是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出台了《定西市建设“中国避暑旅游城市”实施方案》《定西冬春季冰雪温泉乡村游实施方案》,漳县新联、陇西县桦林、临洮县双联、渭源县元古堆、漳县朱家庄等5个村被评为全省优秀乡村旅游示范村,占全省46个示范村的10.9%。推出“最美人间四月天、定西十大好去处”和“李氏宗亲寻根祭祖游”“陇中民俗文化探秘游”等精品线路,举办民俗情景表演互动、网红打卡直播、烧烤节、“点亮夜景”等活动,延伸乡村休闲旅游体验时间。
五是推动景区提质扩容。成功创建临洮平长人家景区、甘肃洮河石文化博览园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渭河源景区、贵清山/遮阳山景区等两家景区入围“重构目的地发现新文化旅游”2020新甘肃十大最治愈景区评选,位列全省市州入围总数榜首。渭源、漳县、安定、陇西等4县区荣膺“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六是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推动旅游景区、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夜间开放,培育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和精品夜市,加大夜间经济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走文化打底、文化旅游融合之路,形成业态多元、错位发展格局,举办了首届定西啤酒音乐节,授牌命名了7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和33家夜间经济优质经营主体。
七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储备“十四五”文化体育旅游项目555个,总投资1085亿元。截至6月底,已争取到位贵清山、渭河东源等4个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8000多万元。遮阳山西溪度假服务中心建设等46个项目已开工37个、占比80.4%,已完成投资4.1亿元、同比增长43%。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个,签约资金10.6亿元。
八是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助力文化旅游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截止6月底,开工复工重点文化体育旅游项目32个,占比69.6%;52家旅行社、营业网点和分社恢复省内旅游经营业务,占比96.2%;文化旅游企业全部恢复营业。支持86家文化旅游企业申请新办续办贷款8.82亿元;支持文化旅游融资项目19个,申请银行贷款11.5亿元。已落实到位金融支持资金5.47亿元。暂退9家旅行社旅游质量保证金88万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