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承担的文化和旅游智库项目《甘肃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批准号:17ZK08)通过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验收,已顺利结项。
《甘肃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是2017年8月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获得立项的文化和旅游智库项目。由甘肃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奉真担任首席专家,苟晓飞、戚晓萍、高莉花、李淑琴、于哲分别担任《甘肃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研究——以曲子戏为例》《“花儿”在甘肃的品牌建设研究》《甘肃藏族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甘肃民间手工艺艺人的保护模式与传承机制研究》《陇东礼俗文化与“民间记忆”的抢救性保护研究》五个子课题负责人,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为项目承担单位。
在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立足于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际,先后赴酒泉市、张掖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兰州市、武威市各县区,采用田野调查、民间艺人座谈探讨等方式,深度参与。召开项目专题会议5次,及时对项目研究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推进,最终形成20余万字研究成果,超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甘肃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立体性调查、梳理与解析。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内价值与外价值等理论性探讨,对甘肃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结合当地文化旅游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该项目研究实施期间,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当地主流媒体、学报、全国性学术期刊,并在全国青年论坛做主旨发言,扩大了社会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由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与省内高校、相关文化单位组成项目研究团队联合攻关,深入合作,既保证了项目的高质量有序开展,同时通过子课题联合带动,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培养历练了一批年轻科研力量,推动全省文化艺术领域科研力量的横向联合和研究梯队建设。
下一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和项目组成员将继续发挥文化和旅游智库作用,关注文化和旅游建设实践,持续为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