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做足“文绿”两文章 得来“土苗”扑鼻香 ——甘肃文化旅游考察团深学湖北经验恩施模式

文若灿星、流韵千年;万山绿遍、层林尽染。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州。成立仅37年的“年轻”自治州,因为文化沃土深厚,在不断挖掘整理升华中吮吸着取之不竭的营养;因为森林植被丰茂,在多年抚育栽培呵护中舒展着大美的容颜。“文绿”两篇文章迎风绽放,带给“土苗”自治州扑鼻而来的芬芳清香,以及“世界硒都”“华中药库”“鄂西林海”“动植物基因库”“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等诸多美誉,为文化旅游业长足发展、一业突起赢得了绝对制高点。

152216998c7127943345358643a452f83a6f14.jpg

湖北恩施6.jpg

3月23日,甘肃文化旅游考察团深入学习湖北经验、恩施模式。在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土司城和女儿城景区,考察团先后实地学习了景区建设管理、文化元素植入、文脉赓续传承、宣传推广营销、市场开发运营、数字业态建设等方面做法与成效。短短半天行程,恩施经验与模式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并深受启发教育。

恩施2.jpg

640.webp (1)_副本.jpg

考察学习中大家一致认为,恩施州土家族苗族等28个少数民族的多彩文化,让游客旅途更显文化范、更有文化味;该州森林覆盖率高达65.6%,“绿旅游”早已嵌入群众脑海、成为全民行动。凭借文化之深、生态之美,恩施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17个,魄力之大、效果之好,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大家甚为感慨的是,恩施州“文与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绿与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天水市二级巡视员、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玉进说,在建设文化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文化旅游强省大计中,将自觉融入“恩施精神”、充分借鉴“恩施实践”、全面学习“恩施模式”,进一步发掘地域文化宝藏、建好绿色生态屏障,让天水文化旅游的“文绿”两翼磅礴聚势、更有力量。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何威说,恩施州的“文”,儒雅展示着建设文化大国之土家族苗族同胞的民族自信;恩施州的“绿”,生动诠释着“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行业一定全面借鉴。平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宏说,本次考察学习让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底蕴挖掘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将在“问道崆峒”品牌建设中,更加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在“养生平凉”体系塑造中,把绿色可持续作为头等大事来推进。

湖北恩施.jpg

微信图片_20210323180352.jpg

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董事长裴建宏当天与湖北同仁签署了合作协议。裴建宏说,甘肃和湖北都在认真落实“两山理论”,恩施对甘肃旅游而言就是绿色标杆,自己对双方市场合作充满信心。兰神国旅正在制定落实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深耕南向市场、促进南来北往、寒来暑往的具体措施,一定会发挥好旅行社在文化旅游产业搭建“空中丝绸之路”、服务“一带一路”、融入国家“双循环”的主力军作用。甘肃民航机场集团金振东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甘肃民航共同推动航空旅游市场南向拓展,对航空企业来说,是后疫情时代加快发展的巨大机遇,将与更多航空企业精诚合作,加快开发华东、华中、华南等区域市场。《中国旅游报》甘肃记者站站长张陇堂对甘肃与湖北之间的航空旅游市场对接前景充满信心。张陇堂说,差异化的产品线路与便捷化的交通赋能,一定会在甘肃与湖北之间架起“空中丝绸之路”,让两地老百姓“富了口袋富脑袋”,分享更多文化和旅游发展红利,聚集起甘肃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新华社甘肃分社近年来多方衔接,聚力宣传甘肃文化旅游。本次推广活动在新华网、《参考消息》、《半月谈》、《新华云端》等诸多平台密集报道。该社记者郎兵兵表示,新闻媒体将全程参与、深度助力甘肃文化和旅游市场开拓工作。《今日头条》在本次活动目的地城市全息推广“头条号”,让推介之旅在鄂苏浙家喻户晓。该平台记者马瑛表示,能助推甘肃文化旅游“走出去”,让文化旅游更多造福陇原乡亲,感到由衷高兴。

恩施3.jpg

640.webp_副本.jpg

陇南文县景顺文旅公司职员班哲、班文标满怀感恩地描述着去年家乡遭遇特大洪灾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方予以规划、项目、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山寨恢复生机活力。近年来文县乡村旅游不仅帮乡亲脱了贫、致了富、奔了小康,而且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大家都愿意把家乡乡村旅游发展得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样有品位、有层次、有未来。本次学习考察后,将积极借鉴恩施经验,让白马山寨老百姓日子更加红红火火。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恩施州政府、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领导及甘肃文化旅游推介考察团成员一起考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