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金川区昌华里社区91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李仕奎家中。
初见李仕奎,他身着军装,佩戴老花镜,精神矍铄地端坐在客厅一角,双手捧着《中国共产党简史》仔细阅读。提起当年,老人拿出了自己饱经岁月洗礼的功勋章、三等功奖状等“老物件”,滔滔不绝地向大家讲述起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和他屡受考验而坚定不变的初心。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时,年仅20岁新婚不久的李仕奎便响应号召参军入伍。1951年6月,他所在的部队开始入朝,为躲避敌机轰炸,白天隐蔽,夜晚行军过江,26天后顺利到达目的地。每位战士都负重行走,枪弹、粮袋、洗漱用具、小挎包都背在身上。行军路上,怕暴露目标,部队几乎不敢生火烧饭,大多数时候战士们只吃干粮。
来到朝鲜战场后,李仕奎被分配到川四师一百团通信连担任文书,后又担任无线电报话班班长。
在那段烽火岁月,让李仕奎最难以忘怀的便是官岱里战役。也正是在这场战役,并肩作战的战友壮烈牺牲,自己脑后受伤导致耳聋。
“1952年8月,我和报话班小易两人接到上级任务,要求我们配合一营二连参加这场战斗。”李仕奎回忆,到达连指挥所时,敌军火力很猛,战斗持续了一天,损失惨重,就在这时,敌军突增火力,正在前线执行任务的李仕奎突然感觉面颊滚烫,用手轻轻一抹,发现手上沾满了鲜血,衣裳瞬间被染红了,还未来得及反应,一旁的战友小易躺在了他面前。
“我赶忙将他揽了过来……”李仕奎哽咽着说,“半个脑袋都没了,我的战友啊!”
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李仕奎和战友们出色完成了任务,被授予三等功。打开泛黄的奖薄,李仕奎百感交集,眼里不时闪烁着泪花,“面对疯狂的敌人,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退缩。”他说危险如家常便饭,但他和战友们始终保持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战打败敌人。
1954年,李仕奎跟随志愿军从朝鲜回国,先是在浙江省金华市从事国防建设,又回到12军干部大队学习,随后转业到黑龙江省虎林县850农场支持地方建设、支援大西北建设……每到一个地方,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革命军人本色,积极参与各项建设,为地方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即使退休多年,李仕奎依然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和家乡建设。“我是一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退休了,但党员这个身份永远不能退休。”李仕奎说,只要有能力,就要多做有益的事,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他特意让儿子从新华书店买来《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每周都让孙女给他带来最新的报纸和书籍。
回忆着那段战斗岁月,李仕奎那已经布满皱纹的双手,一遍遍温柔地抚摸擦拭着抗美援朝纪念徽章。他说:“我是一个兵,一个很普通的兵,为国家为人民,我无怨无悔。当兵,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来源:甘肃学习平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