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赵少智带领文史馆馆员、研究员和甘肃书画研究院书画家一行15人对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组一行先后到平凉市博物馆、崆峒山大景区、崆峒山文创中心,泾川县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完颜民俗村,崇信县龙泉寺景区、华夏古槐王景区、武康王庙进行考察,与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县文化旅游部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景区管理运营、文化旅游市场消费等情况。
考察组在平凉市博物馆参观了“百年荣光·正道华章——中国共产党平凉历史特展”“陇宝泾华·平凉历史文化陈列”等陈展,详细了解了平凉革命历史、发展沿革、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等文史资源,对平凉作为“西出长安第一城”,是丝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厚重、多元历史积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崆峒山大景区,书画家们对轩辕黄帝三次登临问道广成子,开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大道文明,崆峒山也因此被誉为“道源圣地”的文史典故有了更深的感悟。细雨如丝、云雾缭绕的崆峒山宛若仙境,受到了考察组全体成员的一致赞叹。同时,考察组调研了崆峒山文创中心,就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文创产品开发等座谈交流,并现场题赠了书画作品。
在泾川县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各位考察员认真聆听讲解,了解到大云寺出土佛祖真身舍利14粒,是中国唯一半个世纪3次出土佛舍利之地;王母宫建于西汉,是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和国内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考察员还饶有兴趣参观了全国关内现存最大的完颜后裔聚居区的完颜民俗村。
在崇信县深入调研了龙泉寺景区“飞岩溢水、滴沥成泉,龙与泉和、山与水映”的悠久文化旅游资源和景观;对华夏古槐王作为全国树龄最长的一棵古槐树,3200年依旧枝繁叶茂惊叹不已;就武康王庙和李元谅守卫崇信的文史故事深入开展了调研。
同时,为进一步加深对平凉书画艺术的了解交流,各位书画家还详细调研了泾川、崇信两地书画艺术发展情况,并分别与当地书画家开展了笔会交流活动,为两地现场题赠了一批书画作品。
考察期间,书画家们纷纷为平凉市文化旅游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对平凉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多彩魅力赞不绝口,纷纷现场作诗抒怀称赞。
赵少智赋诗:“龙吟蝉鸣泉流珠,竹脆柏青箫声清。贤言睿语议文事,酷热不觉有雅声。”文史馆研究员、平凉市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郭三省作民歌一首:“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
考察组指出,平凉历史悠久多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平凉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首位产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抓,深入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工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尤其是平凉作为“全国书画之乡”,翰墨缘深、文脉绵长、大家辈出,文化氛围多元开放,书画艺术氛围浓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具有广阔的书画产业发展潜力。
考察组表示,全体书画家今后将持续关注和支持平凉书画艺术发展,为平凉市进一步打造高层次的书画交流平台、丰富“书画之乡”内涵、繁荣“文化名市”事业积极助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