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庆阳市“三举措”顺利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甘肃要闻.jpg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重要批示,庆阳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建立分区域分行业“政府领导包抓”责任制,全市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亲自协调,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高位推动,确保部署到位。7月30日,由庆阳市普查领导小组主持召开市减灾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会议,通报2020年以来全市全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全部启动部署庆阳市第一次风险普查工作。全市8县(区)和住建、林草、自然资源等系统于8月16日前均召开了普查启动会议,下发《普查总体方案》《普查实施方案(试行)》等指导性文件10余份,从目标任务、范围内容、组织实施、部门职责、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普查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清单,靠实工作责任,倒排工作周期,组建普查专班,落实办公场所。截止目前,市、县(区)两级普查办配备专(兼)职普查人员76人,争取本级财政普查办保障经费1138.425万元,形成了“全市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市县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高效培训,确保能力到位。以训代会促学方面。组织参加国务院普查视频培训1期,参加省级视频培训1期、培训班2期,市、县(区)两级普查办共组织普查业务培训6期1349人,市、县(区)两级林草、地震系统组织普查业务培训2期170人,培训内容涵盖了普查总体情况、实施方案编制及经费测算、普查软件系统操作演示、普查数据汇交和质量审核办法、普查调查类技术规范及工作流程和行业普查任务总体情况及试点地区经验学习等内容,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高效高质量完成清查任务。线上平台助学方面。依托“第一次全国风险普查网站”教学功能和每周四手机“在线直播答疑”活动,督促各级普查业务人员深入学习灾害分类、调查评估、质量管理和成果库建设等普查技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普查工作开展奠定了专业基础。

三是高速运转,确保质量到位。全市各级县(区)普查办建立分组联系制度,市级普查办每人负责对接1个县(区)和3个行业部门,县级普查办每人平均对接3个乡镇(街道)和3个行业部门,协调各联系单位开展普查、收集资料、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实施市、县(区)两级“纵向统筹”和行业部门“横向协调”。在清查冲刺关键节点,全市各级各部门普查业务人员坚持“边录入、边审核、边上报”,错开普查系统登录高峰期卡顿,充分利用下班、周末及夜间别人休息时间,保质保量高效率安全开展普查系统录入、审核、汇交等工作任务,共梳理汇总清查自然灾害承灾体公共服务设施2554个,政府综合减灾资源220个,企业与社会力量减灾资源14个,基层综合减灾资源1479个,自然灾害次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设施220个,自然灾害次生非煤矿山事故危险源128个,自然灾害次生煤矿事故危险源4个。于2021年8月10日21时完成全市承灾体及减灾能力2个大类清查7个中类31个小类4619条清查数据的第一轮填报、审核、上报工作,比规定时间节点提前5天提交。8月20日,庆阳市应急系统风险普查清查已全面通过省级复审,为全面进入普查调查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