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馆藏撷珍 || 秋射简

秋射简

文物简介

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汉代边塞有关“秋射”的一组散简(编号分别为:EPT52:95、EPT53:34、41、138、EPT56:337、 EPT11:1)。除了简(EPT53:138)是两行书写外,其他几枚都是一行书写。其中一枚简(EPT53:34)是关于边塞军官秋射考核的令文;两枚简(EPT53:41、138)是秋射考核记录;两枚简(EPT56:337、EPT11:1)记录了秋射赐劳的规定。居延甲渠候官遗址出土的“秋射”简文再现了河西边塞军事机构通过秋射来考察和检验边塞吏员们的战斗能力。秋射制度的实施对提高戍边将士的军事技能、巩固西北边防安全、维护国家安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居延甲渠候官第廿七隧長士伍李宮 建昭四年以令秋射發矢十二中(上巩下巾)矢六當? EPT52:95

●功令第卌五士吏候長蓬隧常以令秋射發矢十二 EPT53:34

誠北隧長歸來 發矢十二 中(上巩下巾)矢八? EPT53:41

甘露二年八月戊午朔丙戌甲渠令史齊敢言之第十九隧長敞自言當以令秋射署功勞即石力發弩矢 □弩臂皆應令甲渠候漢彊守令史齊署發中矢數于牒它如爰書敢言之 EPT53:138

?□弩發矢十二中(上巩下巾)矢六爲程過六若不(上巩下巾)六矢賜奪勞各十五日 EPT56:337

?□□十二矢中(上巩下巾)六爲程過六及不滿六賜奪勞矢各十五日 EPT11:1

阅“牍”延伸

秋射:沙场秋点兵

在汉代,每年秋季,万物收获,农事稍闲,各级军事机构会对百官武将进行“都试”,边塞也概不例外,如河西边郡的居延边塞会定期举行“秋射”。

秋射,通俗地说,是在秋季举行的射箭比赛。河西边塞的官府通过秋射这一活动,借以考察和检验边塞吏员们的军事技术水平,并以此作为赐劳和夺劳的依据。为了提高吏员们的射箭技术,边塞官府还派专人来管理训练吏卒。边塞参加秋射的主要是烽燧的燧长、部塞的候长、候官的候等吏员。

边塞每年秋季进行的秋射,是由边郡的部都尉府负责。都尉府在每年秋季举行秋射比赛前要先向所属的候官、塞部、烽燧各级部门逐级下发进行秋射的府书,同时下发关于考核合格与不合格以及赐夺功劳标准的“署功劳”功令。此外,都尉府还会下发关于秋射比赛中的一些诸如比赛用具、不得弄虚作假等具体要求。秋射结束后,都尉府对各候官上报的考核结果进行核实,并依此对秋射各吏员作出相应的奖惩。若发现成绩有误或有作假行为,都尉府则会发出重新核实的验问书,并要求被调查的各候官及时将核实结果上报,不得有误。

(1)吞遠候長放昨日詣官上功,不持射具。當會月廿八日,部遠不及到部,謹持弩詣官射,七月丁亥蚤食入。 203.18

(2)臨木候長□昨日詣官上功,不持射具。□會□□□□□遠不及到部,謹持弩詣官射,七月丁亥蚤食入。 203.24

从简文记载可知,在边塞地区由于塞防线漫长,有些不能按时到候官进行秋射的吏员也可以择期进行补射。如居延汉简中就载有甲渠候官下属的吞远部和临木部的两名候长未能按时和其他吏员进行秋射。秋射结束后,他们同一天到甲渠候官上报秋射功劳名籍,由于二人都没有带射具,不能进行补射,因此要求他们在七月二十八日带上弩到候官补射。

秋射制度在西北边郡地区的实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秋射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汉代西北边郡吏员们进行军事训练的积极性。边郡下层武官升迁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获取劳绩,而边郡秋射“主要是一种考核制度,是考核戍吏劳绩的一种方式”。其次,秋射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其三,两汉时期秋射制度在边郡地区实行了相当长的时期,对当时抵御游牧民族的掠夺、巩固西北边防的安全、维护国家的安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