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春绿陇原”谱写文化惠民新乐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政策措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各级文艺院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文化旅游优质资源禀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策划举办“春绿陇原”系列文艺惠民演出活动,积极推进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和绩效评价建设,大力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引导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文艺创作,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呈现加快推进之势。

  自2019年1月起,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大局,策划举办“春绿陇原”文艺展演近1500场,现场观众达260余万人,1.2亿人次通过网络观看,5次位居新华网全国直播周冠军,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场场有亮点”的常态化演出机制,集中展示了甘肃舞台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彰显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风采,奏响了文化惠民的新乐章。目前,“春绿陇原”已成为甘肃历史上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全、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参演单位最多、受众面最大、普惠性最强的惠民演出活动。

  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握文艺为民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文旅系统充分发挥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在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的中坚力量作用,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生机活力,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带动全省文艺工作者,着力创作水准较高、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不忘初心,把牢文艺为民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我们党对文艺战线一贯的方针政策,也是“春绿陇原”文艺展演的一贯宗旨。全省各级文艺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全力推动文艺创作源于人民、面向人民、服务人民,切实将文艺为民的宗旨变成一部部传得开、留得住、有市场的精品力作。同时,坚持文艺创作和文化惠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演出期间,主办方先后组织环卫工人、交通干警、铁路职工、快递小哥、在甘留学生以及教师、医生、企业职工等一线生产工作者观看演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鼓舞了各行各业干事创业打硬仗的士气。许多一线生产者正是通过“春绿陇原”,第一次走进了高雅艺术殿堂,感受到来自高雅艺术的无穷魅力。综艺晚会《生命之舞》、儿童剧《白雪公主》让许许多多孤残人士和孤弃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激励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温暖前行。每逢辞旧迎新之际,由甘肃省交响乐团、甘肃省陇剧院、甘肃省歌舞剧院、兰州大剧院举办的新年音乐会,以不同风格的艺术演奏为广大人民群众献上了一道道节日文化大餐,也成为坚守20多年惠民演出的文化传承。疫情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形式,积极参与艺术战“疫”主题创作当中,灵活运用新媒体,举办“春绿陇原”云演播活动,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反映疫情抗击中的典型事迹,传递正能量,振作精神,为打赢陇原疫情阻击战提供精神动力。

  牢记使命,展示优秀文艺成果。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有关文艺院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着眼新发展阶段文艺事业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深入挖掘整理全省各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先后打造出一批富有甘肃特色,彰显甘肃精神,生动呈现中华民族精神图谱的文艺精品力作,并搬上了“春绿陇原”惠民展演的舞台,收获了文艺界的满满赞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舞剧《彩虹之路》《大梦敦煌》《丝路花雨》(2016版)、陇剧《官鹅情歌》、小品《你笑起来真好看》5部舞台艺术作品入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名单,分别入列“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话剧《八步沙》、音乐剧《达玛花开》、舞剧《彩虹之路》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特别是话剧《八步沙》从“春绿陇原”登上首都北京的舞台,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晋京演出剧目,于7月5日至6日在北京天桥剧院成功演出。舞剧《彩虹之路》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8部终评作品,秦腔《民乐情》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提名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提名奖”“配角奖”,花儿剧《布楞沟的春天》被国家民委选调晋京展演,秦腔《许铁堂》荣获全国十大剧种演出优秀剧目奖,交响曲《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

  推进改革,力促院团发展。国有文艺院团是宣传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是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源头所在。省直九大文艺院团是甘肃省文艺事业的排头兵和生力军。2021年3月12日晚,“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百部百场文艺展演暨省直九大文艺院团巡礼惠民演出拉开序幕。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内,省直九大文艺院团首次联袂开展系列演出,充分发挥省歌舞剧院、省歌剧院、省陇剧院、省话剧院、秦腔艺术剧院、省民族歌舞团和敦煌艺术团京剧团、杂技团、曲艺团等省直九大文艺院团的各自优势,精选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节)目,向全省观众展示省直文艺院团的整体素养和最新创作成果,以新起点、新气象展现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精气神,全面拉开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大幕,以实际行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坚持作品为王,着力推动文艺出精品攀“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成为全省文艺工作者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交流的广阔舞台。各参演单位把加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作为重点任务,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以空前的创作热情和奋发的工作态度,本着展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结合现实背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积极创作和认真修改、打磨、排练参演剧目,力争以最高的艺术水平和最好的演出质量参加展演,不断推陈出新、再造升华,将一大批让观众耳目一新的精品力作展现在舞台上,演出剧目和节目包括了综艺晚会、交响乐、戏剧、杂技、音乐剧、原创音诗、合唱会等多种形式,突出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使“春绿陇原”文艺展演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喜人局面。

  艺术精品不断涌现。透过“春绿陇原”这个文化展示和宣传的窗口,全省各级国有文艺院团和全体文艺工作者着力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舞台和笔端,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在决战决胜和改革攻坚中的艰苦奋斗历程;全力聚焦人间的真善美,大力讴歌身边榜样、刻画先进模范等最美人物,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努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放歌。话剧《八步沙》则以感人至深的精彩故事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位一体,反映了全省“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现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的崭新风貌,描摹了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奋斗之路,传递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通过“春绿陇原”巡演项目,儿童剧《大豆谣》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讲述“西北小萝卜头”罗力立在兰州沙沟秘密监狱里顽强生活、努力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深情讴歌革命先辈英勇顽强、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21年9月1日,兰州市1600多所学校的46万多名中小学生深情吟唱《大豆谣》,从红色故事中开启新学期第一课。音乐剧《达玛花开》通过扶贫干部张小娟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投身家乡脱贫攻坚事业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张小娟同志满腔热血奔走在基层一线,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心系群众、无私奉献、不惧困难的拼搏精神和可贵品质,展现了陇原大地上波澜壮阔的脱贫斗争历程,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披坚执锐、勇立新功。国庆前夕,原创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首演,以艺术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解读、诠释了南梁精神的丰富意蕴和时代价值。陇剧《大禹治水》成功搬上舞台,成为甘肃文艺工作者积极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的一次有益探索,是《规划纲要》出台后沿黄九省区首部反映黄河文化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

  全省文艺百花齐放。“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有力推进了全省文艺院团实施“陇原文艺高峰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大力支持国有文艺院团以内容创作生产为主业,健全内容导向和艺术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起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签约创作、招标创作、跨地跨界联手创作和联合攻关创作等创作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重点剧本重点攻关、重点创作主体重点培育的艺术创作新格局。甘肃省陇剧院创排完成《米仓魂》,填补了高山戏大型舞台剧的空白。张掖市创排的秦腔《民乐情》《肝胆祁连》和音乐情景史诗《裕固儿女心向党》,酒泉市创排的民族歌舞演出《雪山草原蒙古人》,白银市创排的情景歌舞剧《黄河之上·多彩白银》,定西市创排的秦腔《许铁堂》《杨椒山》《李时珍》,庆阳市创排的陇剧《江姐》、秦腔《倒水湾》,天水市创排的秦腔《村上春秋》,金昌市创排的音乐剧《焉支花开》,兰州文理学院创排的原创合唱音诗《萨娜玛珂》,兰州城市学院和甘肃省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创排的合唱音诗《相约敦煌》,陇东学院新创红色题材皮影戏《陇原第一枪》等优秀舞台剧目,展现出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的勃勃生机。全省文旅系统创作的23部文艺作品获得甘肃省第十届敦煌文艺奖,占获奖作品总数的26%,展现出全省文艺创作厚积薄发的丰硕成果。

  文旅融合带动发展。文艺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演艺是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最大增长点。甘肃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是文艺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是演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全省各级文旅部门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打造文化旅游演艺剧目,收到明显成效。旅游演艺版《丝路花雨》《又见敦煌》《敦煌盛典》《回道张掖》《天水千古秀》等精品剧目,实现常态化演出,累计演出5100多场,接待国内外游客350余万人次,演出门票收入超过4亿元。大型情景体验剧《天水千古秀》、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成功搬上舞台,填补了河西走廊中段和甘肃省东部地区,没有大型驻场演艺的空白。《又见敦煌》荣获“中国独立剧场旅游演艺十强”第三名,2020年单日演出曾达到12场,创下全国文化旅游演艺日演出场次最多纪录。大型沉浸式文旅演艺《乐动敦煌》、大型激光水舞秀《记忆盘古》、大型实景剧《张国臂掖》成为文化旅游活动的新项目。舞剧《大梦敦煌》、歌舞剧《骊靬神韵》借助当地旅游节会活动,进一步拓宽旅游演艺市场。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新创排的沉浸式演艺剧目《阿兰拉格达》,以甘肃独有的裕固族流传的神话故事改编而成,将七彩丹霞之美和现代艺术完美结合,打造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为助力甘肃省文旅市场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次组织开展“春绿陇原”文化旅游演艺系列宣传营销活动,不仅让许多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部分劳动模范代表和省内外游客团队欣赏到甘肃省高水平的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也让省内重点旅行社负责人和文化旅游演艺项目运营商直接开展交流对接,依托当地资源,根据市场需要,联袂打造融历史古迹、自然奇观、旅游演艺、研学体验为一体的新业态旅游线路产品,共同探索推进文旅产品联合营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坚持统筹为要,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演出是舞台艺术的核心环节,只有紧紧围绕演出这个中心环节,不断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艺术产品,才能真正实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省各级文旅部门切实加强对艺术创作的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支持,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宽松环境,大力构建规划引导、生产创作、营销推广、科研评价于一体的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

  实施规划先行战略。把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纳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容,进一步强化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建立规划、指导、服务、保障有机统一的艺术创作生产工作机制。全省各级文旅部门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创作选题,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不断修改打磨作品,出精品、攀高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加强对全省艺术创作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协调,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部署和各重要时间节点,对艺术创作早规划、早部署、早要求,明确创作选题、重点项目和重点作品,做到有部署、有推进、有展示、有推广。各市州文旅部门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安排部署,制定完善艺术创作规划,发挥本地优势,确定重点选题,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形成省、市、县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全力以赴推动政策落细落地,努力形成推进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强调:“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春绿陇原”文艺展演活动,成为全省文艺工作者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交流的广阔舞台,集结省直重点院团和全省各市州、有关(县、市、区)、有关高校和企业演艺力量登上“春绿陇原”舞台,全省文艺工作者得到充分锻炼与展示。组织开展“春绿陇原·百家争艳”全省艺术系列职称评审成果展演,汇聚了2018年和2019年全省艺术系列职称评审晋升为中高级职称的130多名优秀艺术人才,他们在展示自己艺术水平的同时,也集中体现了近年来甘肃省艺术人才培养取得的最新成果,成为一次艺术人才培养、评审、考核和展示的创新之举。同时,全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一步完善文艺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保障与奖励机制,促进全体文艺工作者在政策宣传、公共服务、惠民演出、艺术普及中提升水平,实现价值。2021年5月10日,“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甘肃省器乐大赛颁奖晚会在兰州市音乐厅举行,获奖选手以精湛的演奏技艺、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的乐器组合,集体呈现了甘肃省器乐演奏领域的最新成果。本次器乐大赛自2020年10月启幕以来,先后有2000多名选手参赛,16个单位、116名选手和14个组合获得奖项,一批青年优秀演奏人才脱颖而出。甘肃省器乐大赛成为甘肃历史上规模最大、器乐种类最全、参赛单位最多、整体水平最高的器乐赛事。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春绿陇原”将重新启幕,成为陇原大地上一道长盛不衰的文化风景,新时代的陇原文艺工作者必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在伟大时代提供的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上,以文艺繁荣的壮阔盛景和振奋人心的优秀作品,不负党的重托、无愧伟大时代,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奋力谱写甘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