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深化“放管服”改革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甘肃省民政厅坚决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专项行动,坚持放管并重,强化服务供给,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规范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分类推进简政放权,做到“应减尽减”
  一是放权限做到应放尽放。根据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要求,采取取消、下放、备案等措施,分类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改革。截至目前,共取消或部分取消9项,下放或部分下放事项6项,全省民政系统现有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40项。二是减环节做到流程更优。按照“五减”要求,将地名核准或审批、慈善组织认定、公开募捐资格审核、慈善信托备案和养老机构备案4个事项办结时限分别进行压缩;对涉及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优化了审批流程,压减申报材料6个;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采取优化简化救助审核审批程序、延长定期核查时限、放宽户籍限制、当月审批当月发放等措施,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三是搞试点做到方便群众。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明确敦煌市、崆峒区、正宁县为省级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试点县区,探索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的措施和办理方式,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便捷化、高效化。
  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高效服务”
  一是建立清单做到权责明晰。在完成全省民政系统依申请办理的42项政务服务事项、41项公共服务事项的认领、目录维护、实施清单编制基础上,按照政务服务事项“四级46同”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省级目录清单。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清单制度,认领编制许可事项7项,关联编制权责清单43项,实现了全省民政系统政务服务事项与权责清单一一关联对应。二是关联系统做到有效对接。积极推动“掌上民政”与甘肃省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甘肃省政府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甘肃省政府电子证照系统、甘肃省政府电子印章系统、甘肃省政府“好差评”系统、信息共享交换系统、甘肃省政府统一信用支撑系统、甘肃省政府“互联网+监管”等8个系统的对接,完成了与“金民工程”、社会组织法人库系统等业务办理系统的对接。三是共享数据做到全量汇集。推动“金民工程”数据交换平台与甘肃省政府数据资源池完成对接,归集共享社会救助、婚姻登记、社会组织法人、遗体火化等10类数据资源1000多万条。推进数据资源电子化,民政领域的结婚证、离婚证、低保证、救助供养证、特殊儿童保障证和社团、民非、基金会登记证书等8个高频证照,电子证照归集率达到100%,汇聚共享电子证照数据745万条。四是推行网办做到足不出户能办事。目前,省级民政部门42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100%、全程网办率100%。系统录入业务办理人员4290人,通过掌上民政APP注册用户5.4万人,累计受理业务办件4356件。五是深化改革做到跨省能办事。积极推动孤儿救助资格认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项已实现跨省通办;结婚登记、临时救助金给付实现省内通办,有效满足群众“就近办、家门口办”的美好需求。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现“有效监管”
  一是加强事后监管做到事项全覆盖。建立健全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措施同标准、监管行为有约束的监管机制,将慈善组织和社团、民非、基金会活动行为共4项行政检查事项纳入“互联网+监管”范围,及时将日常监管产生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管行为信息录入到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并通过厅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平台做到“双公示”。二是加强重点监管做到公平和公正。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民政领域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甘肃省民政领域行政执法文书(试行)》,进一步营造法制化营商环境。加强对涉及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审查,防止限制和妨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的措施出台,进一步打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三是加强综合监管做到监管无死角。强化部门联动,持续开展殡葬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联合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了违规利用医院太平间从事营利性殡仪服务活动。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把养老、儿童等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消防、食品、药品、用电、用气、特种设备以及地质灾害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持扶持培育和综合监管相结合,严格社会组织登记审查,持续开展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