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看西部层林尽染 品高原如画风光——走!去平凉

“予闻秦陇地,山水秀中华”

这里古称“渭州”

是丝绸之路上的古道重镇

是“西出长安第一城”

也是“陇上旱码头”

这里是平凉!

屏障三秦、控驭五原

远古的风拂过平凉

在这里镌刻下

意蕴十足的文明符号

旖旎瑰丽的历史人文

与山川雄秀的风景胜迹

交相辉映

街头巷尾的风味美食

隐藏着滚烫的

西部人间烟火气

本期《乘着大巴看中国》

与总台主持人

央视频记者一起

制作专属于平凉的旅行攻略

看秋日美景、赏自然之乐

品至鲜之味、游民俗之趣

在平凉的人与故事中

勾勒出古道重镇的

新时代风采

你准备好

乘着大巴一起出发了吗?

经久不息的风吹过平凉,奏响了一曲文明与历史织就的史诗。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农耕文化;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四方驼队在此汇聚……诸多流传千古的故事在平凉的土地上一一上演。

行到如今,“陇上旱码头”的区位优势再次彰显,承载着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慷慨馈赠,阔步踏进绿色开放的铿锵鼓点,平凉独有的浪漫与美感正焕新而出。

山川雄秀甲关塞:

古老文明雕琢出的诗意符号

巍巍关山、莽莽林海,平凉的自然人文胜景和森林公园星罗棋布。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崆峒山壮美雄奇,如果你身临其境,也难免会发出相同的感慨。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高海拔地区的丹霞地貌,还能看到千余种植物草茂花繁的盎然生机,9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延绵层层绿意。300余种动物在此共存,其中有70多种野生珍稀动物,尽显生态之美。

崆峒山|摄影:徐振华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崆峒武术是中国五大武术源流之一,以技击强身健体为目的,进击时动中有静、静极生动、刚柔相济,也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走进崆峒山,观赏崆峒武术,仿佛置身于武侠的世界。

位于平凉市崆峒区的柳湖公园,则是陇东著名的自然山水园林,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公园以“柳中湖、湖中柳”著称,枝繁叶茂,翠色参天。园内还有一处天然暖泉久负盛名,水温达17℃左右,在地处高寒的平凉“隆冬不冻、盛夏不干、四季畅流、经久不衰”,实属罕见。美丽的柳湖公园是市民休闲散步、拥抱自然的好去处。

柳湖公园|崆峒区委宣传部

来到泾川,一定别忘记去南石窟寺看看。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的红砂岩上,风化侵蚀让如今仅存的五窟越显珍贵。北魏风格的造像形态各异、雕刻简练、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技艺水平。

走上长阶,浓郁稚拙的历史古韵扑面而来,峭壁上的石窟静静伫立在这里,述说着千年的沧桑变迁。石窟背后蕴藏的文化底蕴,也给泾川镌刻下深刻的人文印记。以文旅深度融合为契机,打造百里石窟特色旅游路线,泾川正盘活文化的种子,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南石窟寺|泾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隐藏在华亭市陇山深处的一座千年古镇安口镇,旧称“安口窑”。这里出产的瓷器温润古朴,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穿越千载而闻名西北的安口陶瓷,定格着一代代陶瓷大师的匠心与巧思,向我们述说着历史与风华。2022年起,安口镇开始实施高镇村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推动了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助力,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安口陶瓷|华亭市委宣传部

春风吹度平凉城:

用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

平凉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林业生态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产业支撑的发展战略。目前,平凉市森林面积达到了555.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8%。

庄浪,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藏语意为“野牛出没的地方”。历经30多年的艰辛努力,40万庄浪儿女修筑的100万亩水平梯田,让庄浪成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历史资料显示,修梯田移动土方量2.76亿立方米,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六圈半。

如今的庄浪大地梯田层峦,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坝库穿靴”的科学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是倚天巨笔书写庄浪精神的真实写照。2023年上半年,庄浪县共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绿色生态与休闲康养特色产业的融合布局,为庄浪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庄浪梯田|庄浪县委宣传部

在已经建成森林生态系统稳定、人居生活环境优美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基础上,平凉市擦亮地方生态底色,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到生态变化带来的绿色福利。

静宁,地处世界公认的最佳苹果生产带北纬35°,其海拔、年均气温、昼夜温差、降水量以及年平均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果品生产。这片土地上长成的苹果,色泽鲜艳、质细汁多、口感脆甜,且极耐储存和长途运输,成为国内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静宁县把苹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种植果树经济林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更为果农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22年“静宁苹果”产业果品总产量达到98.6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截至2023年5月,静宁苹果品牌价值已达161.3亿元,以苹果产业为支点,撬动强农富民。

静宁苹果|静宁县委宣传部

与“静宁苹果”齐名的平凉名片级特产,还有“平凉红牛”。

“吃得平凉红牛肉,又牛又红走四方。”这句话说的是拥有全国第一个活牛类证明商标的“平凉红牛”。截至2022年底,全市牛饲养量达到97.62万头,出栏41.42万头,牛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8.7亿元,“平凉红牛”品牌评估价值达到222.77亿元。平凉红牛产业链在全市七县(市、区)的协同发展,有效提升其品牌价值,并成功入选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平凉红牛肉切片

其中,崇信县探索推行的“窑洞养牛”模式,让通过传统饲养方法选育而成的本土牛种,能够生活在冬暖夏凉、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这样生长而成的牛肉色鲜红、脂肪纯白、肌内雪花沉淀丰富,品尝起来则肉质细嫩、入口即化、风味醇香。

从耕地养殖到品牌经济,凭借品种基因好、喂饲草料好、屠宰工艺好、生态环境好的招牌,这里的牛肉远销国内外高端市场。“窑洞养牛”也登上了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文综试卷。

平凉红牛|崇信县融媒体中心

流水白云长自在:

宜居平凉里的滚烫烟火气

平凉不仅是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世界养生大会指定宜居城市”。

灵台是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人体的“灵台穴”就是以他的出生地命名。皇甫谧参照《黄帝内经》对人体经络血脉和穴位的记载,以身试针,不断探索针灸技艺,最终撰写完成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如今的灵台,正积极推动着中医药、养生与旅游的相互结合,培养针灸康养人才、传承针灸技术、建设高标准艾草种植基地。近年来,全县中医康养产业总产值达到8.6亿元,“针灸之乡”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皇甫谧雕像|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生活在宜居养生的平凉,又怎么少得了琳琅满目的美食?数千年历史的不断发展、农牧交错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平凉特别的饮食文化。

“不咥羊肉泡,枉把平凉到”。如果仅在市区停留,崆峒区的羊肉泡馍一定要尝尝。肥嫩的羊肉清汤下锅,煮时不加调料;煮熟之后的羊肉肥白瘦红、汤清不腻、香气扑鼻;再搭配油泼辣子、香菜、大蒜或糖蒜,一碗平凉羊肉泡馍才算是正宗又美味。

平凉羊肉泡馍

花花面是平凉特有的传统面食小吃,用高粱面、小麦面制成的面条,入口光滑筋道,酸辣的口感层次分明,广受当地民众喜爱。还有华亭的核桃包子、洋芋搅团;灵台的手工面,脆皮油糕;静宁的烧鸡、锅盔;庄浪的暖锅、馓饭;崇信的酥合子、酒米卷卷;泾川的罐罐蒸馍、火烧子……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息在平凉的美食中蔓延开来。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充实的生活滋味也成就了平凉人富足的精神世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亭曲子戏就在这里诞生。

曲子戏以古陇山文化为背景,起源于宋、元时期,在明、清时期逐渐兴盛,又被称为“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千年以来,曲子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色彩,几个人,一把弦索,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在一块空地上就可以表演。演出者用夸张的表演、诙谐的修辞、方言的演绎以及生活化的道具,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也唱响了西北大地的风情。

华亭曲子戏|华亭市委宣传部

时光凝结成斑斓的城市色彩

沃野千里,碧翠万顷

炊烟袅袅,烟火鼎沸

有质朴的市井生活

也有文化“活化石”

陇上秋韵,行吟平凉

来源 :央视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