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12月1日,甘肃戏曲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在兰州成功举办。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效祖,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佳佳,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宁夏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国家一级演员柳萍,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正茂,甘肃省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刘宁,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马宇龙,原广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巡视员、广东省网络直播(表演)委员会主任徐彬,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乐以及省内外知名专家、艺术家等分别出席研讨会、访谈活动、观看庆祝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创办40周年专场演出——陇剧《大禹治水》及青年优秀戏曲人才折子戏专场演出。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创办40周年专场演出——陇剧《大禹治水》
11月30日,甘肃戏曲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开幕式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由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主持,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龚佳佳致欢迎辞,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致辞。
王登渤在讲话中指出,甘肃戏剧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同时也需要向全国认真学习、聆听,这次活动以甘肃戏曲传承发展及人才培养交流为主题,邀请省内外7位专家和8位国家一级演员分别通过研讨交流和名家访谈的形式向大家表达他们的精彩独到的见解,相信通过他们的思考,必将为甘肃戏剧的繁荣和发展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龚佳佳表示,戏曲不仅是广大民众娱乐的手段,还是教化民众的方式。传统戏曲如何发展壮大,如何留住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交流活动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甘肃省青年戏曲人才折子戏专场
在随后举行的甘肃戏曲传承发展及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上,季国平等7位省内外专家先后进行了主旨发言。
季国平在主旨发言中从戏曲是累积传承性的舞台艺术、地方戏要彰显自身独特的魅力、出人出戏是传承发展的根本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他认为,戏曲正是累积传承性的舞台艺术,它的传承性比其它舞台艺术都重要。经典剧目都是传承有序、不断累积而成的,是历代戏曲艺术家千锤百炼、潜心创造的结果,老戏之所以好看,其道理也就在这里。他强调,声腔剧种的风格和韵味不宜淡化。或者说,在现代文明、都市文明的侵蚀下,秦腔等剧种只有强化自己的风格和韵味,展示独门功夫和魅力,才会超越时代,立于当今不败之地。希望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思想性时代性与充分体现戏曲魅力相统一的优秀剧目。
《中国戏剧》原主编姜志涛认为对人才培养尤其是院团长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到剧院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他说,一个称职的院团长能把握院团的管理规律,并能完成好创作、演出、人才、“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院团长更要把握好剧院的风格、剧种特色、剧目特点这三个环节,要敢于彰显剧院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说,甘肃省是戏曲艺术丰富多彩的文化大省,甘肃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成果是令人鼓舞的。尤其是甘肃陇剧的传承发展用实践验证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正确性。他指出,人才的培养只靠自力更生是不行的,应该借助外力,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胡颖指出,戏曲内涵丰富,表达形式多样,传承首先应站在受众的角度区分创作类型,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观赏动机的受众需求。戏曲传承不应仅体现在创作层面,也包含以文字形式记录总结当下甘肃戏剧的特色和成就,以期在全国乃至世界发出甘肃戏曲的“声音”,为后世留下甘肃戏曲的当代足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若本土戏剧理论建设和宣传不足,将直接导致甘肃在全国的戏剧地位和话语权的降低甚至丧失。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研究员、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孔培培在发言中希望甘肃戏曲人、特别是音乐创作者能够传承好西北人执着、敢为人先的艺术精神。陇剧音乐的发展要注意板腔体结构的规范和完善,注意从慢板到快板的板式变化,尽快完善成套规范的板式唱腔,以适应更多复杂剧目文学的要求。她说,从创作生态上看,一个剧种的发展壮大一定要有一支本地的、专业的、技术精湛的作曲队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曲家的人数、力量、梯队直接决定了剧种剧团的艺术能力。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高师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教授朱忠元认为,戏剧戏曲评论人才的培养要着眼培养能够跟踪戏剧戏曲艺术链的行内评论家,能够紧贴行内又能跳出圈外的理论评论家;能够掌握传播规律又有评论能力的媒体评论家。
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石小军从常“忧”——正视危机,以变求存;多“思”——放平姿态,锐意进取;善“引”——“迎”“引”结合,面向未来;拿“稳”——守正创新,循序渐进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戏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王登渤对各位专家的发言从戏曲理论、评论、表演及程式、人才培养、守正与创新、戏曲现代化、院团管理等涉及到的关键话题进行了回应和阐释,他并引用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关于实践和理论关系的名言说,作为起源,实践总是先于理论,但一旦把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那么理论一定对实践会产生指导作用。相信专家们的精彩发言将会对甘肃戏曲传承创新和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戏曲名家访谈
11月30日下午,本次活动另一重要内容——戏曲名家访谈如期在宁卧宾馆举行。柳萍等省内外的8位戏曲名家主要围绕戏曲程式与现代戏人物塑造交流了自己的创作表演体会。
柳萍强调新一代的年轻演员需要传帮带,优秀戏剧传统的传承关键在人,有人才有戏,我们要把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做好,为戏曲艺术增添光彩。
江苏常州市锡剧院书记、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孙薇认为,编剧要与演员有足够的沟通,以戏带人。培养青年演员,要从基本功做起,多演传统戏,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沉淀。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委员、艺术总监、一级演员苏凤丽提出,戏曲人才的培养,不能走极端,要循序渐进,发挥好老一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后辈青年演员成长。
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雷通霞认为,现代戏人物的塑造还是应该从传统的程式基本功做起,演员基本功必须要过关,要会借助例如拖步、跪步、圆场、翻打、走鞭、上马、跑马等程式表达方式展现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江苏省淮剧团书记、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陈明矿强调要尊重过去的台柱子,用好现在的台柱子,发掘培养未来有潜力的台柱子。
江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龙红认为,不同剧种要在大共性环境里擦亮自己的个性,小剧种都是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的,交流和融合是重要的发展手段。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总监、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说,要想人迷戏,先要戏迷人。现在好多青年演员都是老一辈艺术家陪着长大的,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产生出对舞台的认知,通过对舞台的认知,产生出对观众表达自己情怀的手段。他希望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形成代代心口相传的最厚重的人才发展根基。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有“沪剧的女儿”之称的茅善玉畅谈了她创造人物角色的体会。她说,现代戏只要能抓住人物的亮点,也能紧跟时代,和这个时代不脱节。要进行创造性转化,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有创新才可以跟时代同步。
甘肃戏曲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甘肃省陇剧院、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承办,是甘肃省戏剧界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戏剧艺术的关注度与社会影响力又一实际行动,也是近年来甘肃多家戏剧艺术单位联合举办的、不可多得的一次以甘肃戏曲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为主题的高质量研讨交流活动。甘肃省演艺集团、甘肃省陇剧院、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敦煌艺术剧院团领导及演职人员、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专家、师生和媒体记者近200人次参加研讨交流和访谈活动,近二千人次观众现场观看演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