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丝路之光·说宝 | 遇见元青花

丝路漫漫,驼铃声声,马蹄得得。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文物遗迹灿若皎月、多如星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保护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就是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让广大群众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痕迹,留得住文明根脉,方能用文化力量助推民族进步和国家昌盛。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甘肃客户端利用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的技术优势,联动全省各级融媒体中心推出【丝路之光·说宝】特别策划栏目,通过各地文物,讲述甘肃故事,传递陇原声音,展现甘肃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文化力量助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本期【丝路之光·说宝】走进临洮,看看全世界不到400件、全甘肃只有6件的宝贝到底有多珍贵。

据说全世界记录在案、有档可查的元青花400件左右,国内仅存100余件,甘肃仅6件,其中,临洮藏有两件,武威藏有4件。

藏于临洮县博物馆的青花花鸟图玉壶春瓶,为临洮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元青花中的精品,出土于临洮衙下集寺洼村,为国家一级文物。

整瓶高29厘米,口沿直径7.7 厘米,底径9.3厘米,腹径15厘米。呈喇叭口,细长颈,鼓腹。此瓶纹饰分九层,主题纹饰为莲池鸳鸯纹、仙鹤纹,还有蕉叶、莲瓣、卷草等纹饰,造型优美,色调纯正,纹饰淡雅,图案精美,青花釉下彩瓷器,用钴料作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然后罩釉,经高温一次烧成。

临洮县博物馆 供图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基本是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釉色、纹饰华丽丰富。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

临洮县博物馆 供图

青花花鸟图玉壶春瓶之所以能成为临洮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首先因为产自元代。元代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短短九十多年的时间,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产量就十分稀少;再次,瓷器在元代的时候,加入了高岭土二次配方,使得瓷器的胎质非常好;还有,瓷瓶表面的彩绘,采用的不是当地生产的彩料,而是当时波斯进口的、被称为“苏麻离青”的染料,这种染料具有独特的发色效果,使得元青花在色彩上更加鲜艳明快。

“苏麻离青”最早被人们认识,是王世懋所著成书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窥天外乘》。书中写到:“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至成化间,所烧尚五色绚烂,然而回青未有也。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珰镇云南得之……”

如今,全世界保存下来的元青花的数量并不多。

青花色调纯正淡雅,釉面光润,胎质细腻。这些特点都显示了元代青花瓷器的高超工艺水平。

元代青花瓷器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元朝时期,东西方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青花瓷作为这种文化交流的产物之一,在当时备受推崇。

临洮元代青花花鸟图玉壶春瓶是一件具有极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它不仅展示了元代青花瓷器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来源 :新甘肃客户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