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守好长城守好家

冬日从兰州启程,一路西行,驶向狭长的河西走廊。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一段段城墙不时跃入眼帘,那是绵延在戈壁上的汉、明长城。

山丹县境内明长城与高速公路并行

河西走廊的山丹县,是一片历史厚重的土地,拥有“露天长城博物馆”之美誉,总长365公里的汉、明长城在此并肩而立,且黄土版筑保存完好,是国内罕见的汉、明长城并行遗迹。

在长城脚下,我们遇见了长城文保员帖国俊,“长城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这位58岁的山丹县老军乡峡口村人自小与长城为伴,时常徒步巡查,观察并记录着长城的每一处变化,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长城文保员陈淮在新河长城段巡查

陈淮,一位多重身份的长城守护者,他既是自由撰稿人,又是人文地理摄影师,但最让他引以为豪的还是“文保员”的身份。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长城在岁月中的一个个瞬间,这些照片不仅成为珍贵的档案资料,更见证了他守护长城的历程。

作为长城文保员的刘福贤,无论风雪,他都坚守在巡护长城的岗位上,他的儿子刘开文,虽然在县城工作,但时常回来陪父亲一起巡护长城。他说:“我们生在长城下,长在长城边,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已经渗透到我们的骨子里了。”

刘福贤(右)和儿子从峡口古城的门洞穿过

在山丹县,像帖国俊、陈淮、刘福贤这样的长城文保员共有118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身边的长城。

落日的余晖给峡口古城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纱衣。2019年,峡口古城所在的山丹县老军乡峡口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2年,山丹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积极实施峡口古城三维数字化项目,利用遥感测绘技术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峡口古城遗址进行三维重建,让这座古城获得新生。”山丹汉、明长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毅说。

在河西走廊,明长城和汉长城时而重合,时而分离,它们在大漠戈壁间默默讲述着历史故事,此时,一列动车从明长城破山咀烽燧驶过,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留下无数传说与遐想。

民乐县境内明长城破山咀烽燧,动车疾驰而过

雪后的峡口古城,银装素裹,壮美辽阔

夕阳下的峡口古城

来源 :新甘肃·甘肃日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