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春意初萌,万物蓄势。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祁连回响”第二届甘肃生态文学创作计划采风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甘肃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甘肃省作家协会承办。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正茂,甘肃省生态环境督察专员李作斌,武威市政府副市长苏国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启动仪式由甘肃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王熠主持。
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家马步升,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鲁学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学辉,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兰州文理学院教授严英秀,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创作传播中心副主任王文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唐荣尧,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宣传科科长(高级记者)吴玉萍,武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有恒,武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红、武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沈兴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创作传播中心专业作家王新军,甘肃散文八骏、《西部文艺研究》编辑部主任王选,甘肃诗歌八骏、生态环境观察员刘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态环境观察员黄璨,甘肃散文八骏、生态环境观察员张子艺,网络文学作家、知名短剧编剧三丫,以及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林草局分管负责同志共同出席启动仪式。
作为甘肃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品牌,“祁连回响”是继2023年“黄河安澜”首届计划后的又一力作。首届活动结集出版的《黄河安澜——甘肃生态文学作品集》,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纪录片脚本等多元形式,展现了黄河沿岸生态保护与人文共生的壮美画卷,为甘肃生态文学树立了标杆。此次“祁连回响”计划聚焦祁连山这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将文学视野从黄河沿线延伸至祁连山脉,以更宏阔的视角探索自然与人文的深层联结。
苏国波在致辞中从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区位三个方面介绍了武威这颗镶嵌在河西走廊的明珠。近年来,武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生态治理成效显著,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珍稀动物频现,荒漠化治理取得突破。此次采风活动首站选择在武威,是对武威生态环保工作的肯定与激励。
采风团作家代表马步升、严英秀、张子艺在启动仪式上发言。马步升在发言中表示,祁连山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人文的瑰宝。他提出了“小祁连”与“大祁连”的概念,强调祁连山的自然与人文相融相洽,才是一个完整的祁连山。此次采风活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作家们将通过深入祁连山,感受其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魂,创作出既有文学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生态文学作品。严英秀在发言中表示,生态文学不仅是自然之美的描摹,更是对人类生存之道的深刻反思。她呼吁作家们以谦卑的心、年轻的眼,感知自然、敬畏生命,用情用力书写山川草木的呼吸,记录万物生灵的悲喜,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奉献应有的文学力量。张子艺在发言中表示,自己能参加此次活动,既深感使命光荣,又觉责任千钧。在未来一周的采风活动中,她将跟着大家一起深入祁连山麓,将个体的感动升华为集体的共鸣,在陇原的变迁中捕捉绿色发展的力量。
李作斌在讲话中回顾并肯定了首届“黄河安澜”甘肃生态文学创作计划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这些作品不仅唤起了公众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更为甘肃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他强调,祁连山作为甘肃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他期待作家们能够深入挖掘祁连山的生态文化内涵,用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祁连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讲述出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故事和人物。
王正茂在讲话中对省作家协会和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以奔跑的姿态提早谋划、充分酝酿此次采风活动给予肯定。他指出,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学创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文学的力量可以更直观地展现生态环境的现状,更深刻地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更有效地推动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他对参加此次采风活动的作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以宏阔的视野认知生态文学创作;二是要以躬身的姿态感知武威人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伟大实践;三是要以严谨的作风保证采风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他鼓励作家们要通过此次采风创作出更多反映祁连山生态之美、武威历史文化厚重的文学作品,让文学之光映照这片土地的壮美与辉煌。
在未来的一周里,作家们将前往八步沙、青土湖、冰沟河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活动,亲身感受武威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创作更多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积累素材和灵感,为打造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注入文化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