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旅游资料图)
炎炎夏日,挡不住中外游客前来敦煌的热情。
莫高窟,这枚藏在西北大漠深处的艺术瑰宝,以它雄浑厚重的历史底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美轮美奂的艺术形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现着灿烂的敦煌文化。
融汇东西,煌煌大观;风沙吹尽,绽放新颜。今天,新时代的莫高窟人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赓续接力,弘扬敦煌文化,以全新的方式,把敦煌故事讲给世界听。
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
打开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轻轻一点,便能穿越时空,“走”进敦煌藏经洞中。无论是晚唐时期的佛经、北宋时期的唐卡,还是精美绝伦的壁画,一切都在数字世界中得以再现。
20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自此之后,一批又一批的莫高窟人不断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努力探索让文物“活”起来、“走”出来的有效途径。
截至2022年底,敦煌石窟完成了289个洞窟的壁画数字化采集,178个洞窟的图像拼接处理,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45身彩塑的三维重建,5万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形成了海量的数字化成果。
“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面向全球上线和使用,与腾讯联合打造并上线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上线并发布“敦煌遗书数据库”……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敦煌文物以新的方式重塑、重现、重生,触达更多人。
据统计,敦煌研究院2022年度全媒体平台浏览量达4亿人次,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数字敦煌”资源库已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
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正是因为不断与外来文化交流,吸收优长,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不断传承创新。
当今,互联网已成为世界各地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数字敦煌”这一集成化的大型石窟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和互联网综合敦煌文化服务平台,既向世界展示古代文明互联互通的结晶,也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灿烂文明之光,更将为推动新时代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共创数字时代新型文化文明成果发挥重要作用。
舞台上的文化使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取之不竭的宝库,敦煌文化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
舞蹈、杂技、京剧…… 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的潜心研究,为艺术舞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1979年,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首度面世。时至今日,舞剧已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800余场,观众超500万人次,被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
以莫高窟的千百年历史为背景,以青年画师莫高与大将军之女月牙的爱情历程为线索创作的大型舞剧《大梦敦煌》,自2000年4月在北京首演以来,已在我国各地和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演出1500余场。所到之处,劲吹“丝路风”,掀起“敦煌热”,成为中国文化产品以市场方式成功“走出去”的典范。
人类敦煌,心向往之。近年来,取材于敦煌莫高窟的精彩剧目缤纷登场,高科技和新理念的引入,让舞台上的“敦煌风”愈发具有现代味儿、国际范儿。
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创新性引入芭蕾舞的表现手法,舞台梦幻般展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下凡;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全面展示了敦煌古乐器、古乐谱的研发成果,再现了敦煌盛景画卷……这些剧目,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丝路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文化使者的重要作用。
在交流对话中弘扬文化
敦煌文化是开放、包容的。
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长期以来,敦煌研究院致力在交流对话中弘扬文化,先后选派140余人次赴国外开展学术交流;与故宫博物院、英国牛津大学、大英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圣彼得堡分馆等30多家国内外文博机构和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把敦煌文化推向世界。
近年来,针对不同公众的需求,敦煌研究院先后在国内外数十个城市共举办“敦煌艺术大展”“数字敦煌展览”“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等展览80余次;引进“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等国际展览6场(次);开展“公共教育课程”“敦煌文化驿站”“敦煌文化守望者”“敦煌文化艺术六进”等公益项目近800场(次),通过多元方式阐释推广敦煌文化艺术研究成果。
同时,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多场专题论坛、主题展览以及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世界认识敦煌,让敦煌走向世界。这是莫高窟人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新时代、新丝路,相信越来越多的敦煌故事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美好。 来源:甘肃日报 新甘肃客户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