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隶属甘肃省平凉市,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处泾河渭河之间,达溪河横贯全境,良田沃土遍及山川。灵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
灵台因周文王伐密筑“灵台”祭天而得名,因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故里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和农耕技术的发祥地之一,不论是吟唱数千年的《诗经》,还是出土的一尊尊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用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讲述着灵台灿烂辉煌的商周文化,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商周文脉韵语生
古灵台位于平凉市灵台县城内,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所筑。传说在建成时,从东面飞来两只丹顶鹤,连续三天绕台飞鸣,栖于文王庙的古柏之上。
古灵台所在的荆山森林公园更是一片生态宝地。虽是冬日,荆山森林公园里仍是郁郁葱葱,钟灵毓秀。依山而行,暖阳下的秦汉阙门、三贤祠、铜鼎雕塑等古朴人文景观中仍可窥见千年前的文化脉络。
拾级而上,便是灵台博物馆——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迎面招呼,似是一封生动的商周文化约会邀请函。缓缓而行在博物馆中,琳琅瓷器、古董遗迹,都在轻声细语地叙述着千年岁月和氤氲山水间孕育而成的古典底蕴。
辉煌灿烂的商周文化让灵台成为以商周文化遗存为主体的“文物大县”,被甘肃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也被称为青铜王国。灵台出土的西周文物和墓葬,上限是西周早期,下限约在西周中期晚段,即周共王时期。这些西周时期的墓葬和一大批西周文物的发现,揭示了周文化在灵台境内的深厚积淀和历史底蕴。这些均和周文王筑“灵台”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走进位于灵台县城荆山森林公园内的灵台县博物馆可以看到灵台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铜文物,珍贵文物数量位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前列,尤其以西周、秦汉青铜器比较著名。在灵台旅游,参观灵台县博物馆成为游客了解当地灿烂的商周文化必去之地。
针灸鼻祖故里深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皇甫谧出生于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他的曾祖父皇甫嵩是东汉名将,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立下战功,祖父做过霸陵令。皇甫谧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在医学、文学、史学、天文、历法等方面都颇有建树,被世人尊称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是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思想家和医学家。皇甫谧博览群书,潜心钻研,以身试针,行医济世,用毕生心血为后世留下了中国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针灸专著之一,奠定了针灸学的基础,是医学领域的一座丰碑,为发展针灸学作出了震古炼今的重大贡献。这部皇皇巨著,内容囊括内、外、妇、儿诸学科,详细解释各种施针原则,将先人研究的100多个穴位增加到349个,既医疗自身之病痛,又救治世人之顽疾,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瑰宝。
皇甫谧和他的医学著作,在古代的影响范围超出了中国。《针灸甲乙经》传到国外,在多国颇受重视。公元701年,当时的日本颁布的《大宝律令》,明确规定将《针灸甲乙经》作为学习医学和针灸学的必修课目。公元1136年,当时的高丽国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
在今天的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可以看到新建的皇甫谧文化园,内有一座皇甫谧墓。1972年,经省地文博部门联合考证,确认此墓为汉至南北朝的墓葬,确为皇甫谧墓无疑。墓冢位于园内中央,馒头形土丘,现高4米,周长27米,前树“皇甫谧之墓”碑,后立“皇甫谧传略”碑。陵园两旁列植松柏,园外垂柳依依。斜阳里,远看景色苍古,近前环境幽静,园内简朴肃穆,似乎在向后人昭示一种人生境界。
皇甫谧的传奇一生可以用“小小银针,铮铮济世;煌煌鼻祖,卷卷甲乙”十六个字来概括,这位孤傲放达、素身简约的“针灸鼻祖”,在中国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发展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后世所景仰。
灵台县承载了数千年厚重的历史和中医药康养文化,镌刻了光耀千秋的古商周文明,县境内有“达水丁流”“荆山日丽”“别墅烟浓”“仙洞云深”“密城秋望”“书台月朗”“孤峰午照”“瀑布春融”八处天然景观和以“灵台雄风”“碣坊迎客”“古街雅肆”“碑林撷英”“古馆蕴鉴”“宏钟远鸣”“琼阁揽胜”“日月增辉”为主的人文景观十二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构建起了灵台县商周历史文化和皇甫谧文化遗产旅游框架。 来源 :灵台文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