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庆阳小香包 致富“钱袋子”

香包刺绣、陶瓷玉器、文房四宝、民俗非遗……前不久,在庆阳市举办的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来自五湖四海各式各样的展销商品让人们大饱眼福、争相购买。这场以“中国民俗风·庆阳香包情”为主题,以香包、刺绣等非遗商品为展销内容的节会,在5天的时间里,吸引观展群众达63.8万人次,尤其是以“荷包”“绌绌”为代表的庆阳香包表现亮眼,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近年来,庆阳市围绕香包等民俗产品深度挖掘、深入开发,加快形成文旅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今,庆阳香包不仅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品,更是有着可观经济效益的商品。在陇原妇女的巧手飞针间,小小香包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展示民俗魅力

2006年5月,甘肃省庆阳香包绣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庆阳香包绣制的保护单位——庆阳市文化馆今年被文化和旅游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这是国家对庆阳市在香包绣制学术研究传承、教育教学传承和艺术再造、文学传播等方面工作的认可。

香包是庆阳民俗“五绝”之首,陇绣中的珍品,以其祈福纳祥的精神价值、装饰美化的审美价值、驱虫助眠的实用价值和创富增收的经济价值,成为庆阳文化的鲜明标识。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说:“庆阳香包是将艺术与技术、生产与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融为一体的典范性文化产品,是庆阳特色民俗文化的代表符号,是‘指尖上的艺术文化’。”

2002年以来,庆阳市成功举办了十七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全面展示了庆阳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魅力,提升了庆阳对外形象和影响力。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吸引了尼泊尔、伊朗、加纳、印度、巴基斯坦、越南6个国家以及国内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台湾地区)的1000多个参展商参加,布置展位940个。

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说,“节会期间,举办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和文旅项目暨民俗文化产品洽谈会,现场签约项目25个,签约总金额61.81亿元。洽谈项目20个,项目金额12.83亿元,达到了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水平、办出知名度的预期效果。”

香包节期间,现场观展群众达63.8万人次,累计近百万人参与节会活动,实现总销售额3381.61万元;吸引游客119.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5亿元,极大提升了庆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壮大香包产业

2001年,文物专家在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二号石造像塔塔体内发现一只绣有变形梅花、荷花及缠枝花纹饰的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但发现时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誉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香包。

“庆阳香包大体有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脚蹬型五种类型。它反映了庆阳人民乐观向上、敦厚豁达的炽热情感,具有雄浑壮阔的阳刚之美,散发着浓郁的民间艺术芬芳。”庆阳市民协主席惠世刚介绍。

2008年,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群被评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庆阳香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年来,香包产业辐射带动数以万计的妇女脱贫致富。“庆阳市将非遗传承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将优秀非遗传承人培育成乡村振兴带头人。通过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全市8县(区)各香包公司将生产环节重点放在农村地区,由公司提供款式、订单数量等,探索出‘专业团队设计、艺术大师带动制作、千家万户参与生产、龙头企业组织营销’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形成‘基地+公司’‘公司+农户’‘艺术大师带动农户’‘团体会展’等产业经营模式,古老的香包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郭丽君介绍。

庆阳市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助机制,成立非遗工坊,将优秀非遗工坊带头人培育成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乡村工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支持传承人组建工作室,对开办、运转经费补助给予补贴,鼓励其专心创新攻关和带徒传技,壮大香包从业队伍,为香包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目前,国内有20多座城市设有庆阳香包线下销售门店,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已达190家,从业者逾10万人,年产香包1000多万件。庆阳多家香包企业远赴法国、意大利、荷兰、韩国、埃及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小小香包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延伸产业链条

构思图案样式、裁剪布料、搭配颜色、穿针引线、装点佩饰……庆阳香包制作的全过程,一直是陇原妇女代代相传的“炕头”手艺活儿。“因为传统庆阳香包属于纯手工制作,从业者的生产规模往往较小、出品量少,但生产成本却并不比机绣品低,所以通过传统线下渠道面向大众销售时,没有优势。”香包制作手艺人董秀娟说。

为推动香包产业发展,庆阳市成立了香包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工艺美术大师、企业管理人员赴中国美院进行创意与开发、管理与技术等相关知识的深造培训;组织工艺美术大师改进香包制作流程,每年联合研发民俗文化新产品500余件。

庆阳市香包从业者还将传统庆阳香包绣制与当代文化相结合,设计推出不同类型的非遗文创产品,从个人佩戴走向广阔市场,从个体制作走向规模生产,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借助互联网和电商,在跨界合作、联名营销、个性化定制、直播带货等方式的推动下,小香包已成为庆阳市带动群众致富的“大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引擎”、对外文化交流的“大品牌”。

今年4月,庆阳市召开了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会,提出通过持续组织举办好香包节等品牌活动打造庆阳文化品牌。“把发展香包产业、办好香包节等作为庆阳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凸显了庆阳市委、市政府对香包产业发展和打造香包节庆品牌的高度重视。”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说。

未来,庆阳香包产业还将与文化创意、乡村旅游和非遗技艺深度结合,促进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成效。“我们将积极借助节会发展民俗产业、推广文旅资源,让香包节成为庆阳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让香包产业成为庆阳一道靓丽的风景,以高品质文旅融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说。 来源 :中国旅游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