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呔,组啥去呢?(干啥)”
“到那拃拃去(那边)”
“咋就一股风排掉了(跑掉)?”
“那们做下的羊肉垫卷子,该就该就(就是)得香,还要划个穗子拳,醵(喝)两口去呢!”
“我也拾掇(收拾)下,去亲家屋里灌些尿水子(喝酒)去!”“你个负迷鬼(倒霉),天门梁上(额头)开花呢,膊膝盖(膝盖)上钉掌呢!”
“木楚楚(悄悄)滴待家里,让屋里人(老婆)做个拉条子吃去!”……
当你听到这些对话时,还以为是在说外语呢!其实,这就是山丹话的日常语。口头禅是“呔”和“该就”,这种表达也只有在山丹听得很明白,否则还以为是骂人呢!在山丹话里没有一声和三声,乍听都以为是在吵架呢!山丹人说话声大、语音重,有人说祖辈来自五湖四海;还有人说这里在历史上曾是丝路重镇,少数民族迁徙,留有匈奴、羌族、月氏等遗韵。独特的水土和饮食造就了独特的语言。祁连山下、河西走廊脚下的人们语言叙说就显得浑厚不圆润,苍劲不委婉,声竭不悦耳,声音总是高昂着。离开家乡30多年了,我还操着一口山丹话。难得不?
很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问我同一个问题:为何不说普通话。我多半会笑笑,笑而不语。如果非要回答,那一定还是方言很重的的“山普”。乡音未改,大多数人觉得我很土,但是我是个倔强的人,说不改就不改了,哪怕是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到高校讲课甚至大众演讲。我因为操着一口山丹话,曾受过不少白眼,被开过玩笑。关键也不是不接受普通话,大多时戏谑:我就不是普通人,所以不说普通话,总是找个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理由来堂而皇之地力挺家乡话。山丹话是河西语言的一个“音节”。我们常开玩笑山丹话是普通话的“母语”。公元609年,隋炀帝在山丹焉支山大宴二十七国使臣,不管是司仪还是接待者基本上说的大致都是能听懂的山丹话,入乡随俗!当时,难不成会有翻译?翻译人是不是山丹人呢?
在异乡,或是旅途,甚至是公交车、乃至市场、饭馆,当你听到很熟悉的乡音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走一会,更想搭句话。乡音,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它伴随着我们成长,陪伴着我们走过远离故乡的日子。在异乡他乡,听到熟悉的乡音,瞬间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温暖,仿佛回到了家的怀抱。乡音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同乡之间的默契相通。不管在哪里,只要听到熟悉的乡音,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仿佛所有人都是老朋友。多年前,我去云南挂职。在那个彩云之南的地方,美景美食让人陶醉,但老惦记的还是家乡的拉条子,以至于为了一碗面最终又回到兰州。有人说我傻,但我就是舍不得那碗面。
乡音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不同地方的乡音,带着不同的方言、俚语,传递着各自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听着不同的乡音,我们更能了解很更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弥补自己的视野不足。我生长在祁连山脚下的一个村落。河西走廊的风好像刮歪了,说话硬,不似普通话一样普及。乡音,是我们与故乡之间的联系。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内心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一切,也会因为熟悉的乡音而顿生亲切感和归属感。在陌生的地方,如果能够听到乡音,总想搭讪说两句。甚至看到挂有甘A、甘G或带有“甘”牌照的车辆,情不自禁地跟着跑起来。
乡音悠悠,情意绵绵,让我们在异乡他乡时,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愿乡音之美,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传承。也曾因乡音惹了不少笑话。有次打电话让夫人买点“面粉”,同事竟然听成了买点“蜜蜂”;老家带来了“旱地瓜”,朋友听成了“海底瓜”……诸如此类的笑话也让大家更加记住了山丹。乡音无改,乡情无限。每一声乡音的背后,都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沉感情。不管在哪,说家乡话都很流利说普通话总感觉很拗口。
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地域不同,习俗迥异。淳朴的民风,旷达的习俗,人们就会操持不同的话语。在河西延续的三条河流:黑河、疏勒河、石羊河,河西是指过了黄河以西,与这三条河毫无瓜葛。其实,河西走廊是一个富裕的区域,人们自给自足。我的家乡山丹,偏安一隅,人们本分,善良厚道,向上奋进,其乐融融。自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时,我就遗传了地道的山丹话。
乡音无改,却是人间的风情。乡韵犹存,却是人间的风景。乡音有很多别称,例如,方言、方音、口音、地方话、家乡话和土话等。乡音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知识和精神的财富。我们经常发现许多语言词汇用普通话表达不出来的时候,用方言却很容易说出来。霍城话、老军话、东乐话、外窑沟、彭家台子的话……其实都是山丹话,只不过音调分高低。回荡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为什么这么伟大,就在于她给了我们高歌向前的精神,就像河水从《山海经》《诗经》里一直流到了今天,还在继续往前流。流淌的不是寂寞,而是连绵不断的故事。
乡音,如新河驿长城畔晨风轻拂红柳,如焉支山谷中的鸟鸣,如窟窿峡的淙淙流水。它在你耳边轻轻诉说,讲述着故乡的变迁,述说着生活的苦与甜。其实,我认为方言就是一个地方语言的传递或表达方式,没有什么好笑或好说的。方言,是一种语言,它和标准与最大的区别在于直通行于一个地区。事实上,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主要的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用的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历史、文化,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每一种语言消失后,相对应的文明也会随之消失。汉语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不仅体现在词汇和语言的变化莫测,还在于各地不同的方言,用语言来表达是人们自己最基本的诉求。
乡音入耳,温暖如煦,记忆尤深,思绪飘飞,目之所及。
乡音如故,一切安好,岁月流长,童年往事,乡村所依。
乡音绕梁,语味心长,聆听天籁,万物生长,向阳而生。
乡音殊可骇,仍有醉如泥。在家乡,我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就是父母用乡音称呼我的名字。每次回家,去老屋转悠时,就会听到乡邻用乡音呼唤着我的名字,就那样亲切。原来的院落没了,原来的平房拆了,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和美的乡村也展示着新农村的更迭。
遇见,是一种美,是刚刚好。灵魂若可以相契,便是一种罕见的缘。若懂,不说,也懂;若不懂,说了也不懂。从诞生那一刻,乡音是世界的一个博大而幽深、显赫且又独立的存在。乡音仿佛是时间的痕迹,记录着乡村的历史和文化。用乡音说出的话,总是让人觉得真诚和自然。乡音不仅表达语言,也传递着乡间文化。初闻觉得很土,听习惯了,便会发现阔绰的汉语中夹杂着少数民族的声音,就连语气也充斥着柔曼或粗狂。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虽然乡音并没有普通话那么正式和流畅,但是它却是最为真实和传统的语言。在异乡,听见家乡的乡音,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家中,感受着家园的呵护和关爱。一切都是那样熟稔,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样的随和。同事们戏虐,一个山丹让千人仿说山丹说,更多的人不能让你说普通话。
乡音就是一壶塞酒,只有阅历越深,经过尘世风雨的人,才能逐渐品出它的醇厚。唐代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后,留下了千古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个人可以学会很多种语言,但乡音始终是最贴近心底的那一种,出门你可以说外语,可以讲普通话,但是回到老家就应该讲家乡话,这就是入乡随俗。乡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语言和思想的基因,能意识到自己乡音的人也会更加地热爱生活,也更能体验到幸福。你多久没说家乡话了?得,来学个山丹话喧个谎!唠唠汗血宝马排开(跑起来)咋那么快!
划拳,也会让方言绽放光芒。山丹酒令“穗子酒”是中国酒文化中戛戛独造的一朵别有风姿的奇葩,它使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山丹穗子拳把山丹方言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将山丹礼仪演绎的一览无余。穗子拳,概言之,输酒翻倍算。酒量加倍,至于几倍,拳前约定。穗拳穗杯,长幼有序。山丹人饮酒,颇讲究礼法。不仅排座次非常讲究,而且所行“穗子拳” ,所饮“穗子酒” 独具特色。所谓“穗子酒” ,概言之,就是输拳饮酒带利,即酒量增加(即输酒加“穗子酒”)。至于加几倍,由行拳双方约定,但也有杯酒杯穗的惯例,意即输一杯酒要连带加一杯“穗子酒”。至于哪些酒可以带“穗子”, 有两个“公约” 是不可违的,否则会因犯规而领受罚酒。 一是“寿星酒” 。年龄、辈份小者向长者行拳时将“一” 尊呼为“寿星”或“老寿星”,以表示敬意。与此相反,长者对小者行拳时将“十” 呼作“大运” 或“十年好大运” ,以示祝愿。“二是“俩好酒”。无沦“哥俩好”、“爷俩好”、“师生好”都带“穗子”,一般初次行拳时不管谁输,双方各饮一杯,以示友好,之后谁输谁饮。除此之外,“穗子酒”也可在酒桌上临时约定,因人而异,一般情况,生意人“四季发财”带“穗子”,年轻从政者“六六高升”带“穗子”,长辈和老者“九九长寿”带“穗子”。有时根据事先约定,除了数字七不带“穗子”,其他九个数字都可以带“穗子”,(一个老寿星,哥儿(爷父)两个好、三星高照或三级连升、四季发财、五进魁寿、六六高升、八仙上寿、九九长寿、十年好大运)又叫十拳九“穗子”。“穗子拳” 使行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采,在和谐的气氛中,行拳双方如防备棉团中的利爪,要有把握时机的功夫。它的妙处在于既让你敢做敢为,勇夺高利,又让你时刻牢记依礼行事,以酒尽礼,而不是一味逞强斗勇,甚至以酒乱性。至今,山丹“穗子酒”在各种喜庆场合大行其道,经久不衰,并且多有创新和发展。 掌握酒令的有关知识,并把它适当地应用到饮酒活动当中,可以调节气氛,增添乐趣,陶情冶情,增进智力,提高饮酒的文明程度。山丹“穗子酒” 作为“酒文化” 中的一种“酒令” 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独具地方特色,其初衷在于“劝君更进一杯酒”,活跃气氛,增进友谊。回家,总是被亲朋好友的穗子拳招呼得晕晕乎乎,但也是“酒不做人人自醉”,因为乡音是一道丰盛的“下酒菜”。
乡音伴随成长,不需要专门去教就能讲出来的。鸟有鸟语,兽有兽言。就好像小狗小猫都有自己的专属语言一样,每个人在家乡受着乡音的熏陶,看世界也是以家乡为中心做对比。不管如何说话,也不管操持什么方言,关键在于能否尽量表达或表述清楚。话不在说的有多好,也不在说的天花乱坠,关键要在于通过交流把事情办好。不妨,看看身边带着乡音的那些兄弟姐妹,他们是最朴实的人,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像祁连山上的云。交流不需多言,甚至可以交心,交情也许就是因为乡音加深。
乡音虽然难懂,但比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要好。不管你是什么人,都要说真话,毕竟家乡话是真实的,家乡情也是真实的,还有家乡味走到天涯海角改变不了。路走了很远,才知道家就在心中;话说了很多,才知道家乡话最真。有些人说着普通话,却总是干着不普通的事。总有人看不起说方言的人。话说回来,难道你的祖辈都说着普通话。我因为说山丹话,曾被人讥笑过多次:话都不会说。的确,虽然说不好普通话,不管是站在大讲堂、还是专家学者的会上做讲座或发言,我都信心十足。因为,我在用心说,大家在用情听。双方的彼此愉悦建立在彼此的尊重之上。这些年,我写的比说的好,尤其是写家乡的更是才情四溢,这是一种情怀。很多场合,也想说普通话,但总觉得别扭,犹如穿西装。踌躇再三,还是坚持本性。虽然说话土,但坚持说真话,说真事,说的让人明白。不管说普通话,还是难改乡音,只要舒服就花,只要说真话就好。不像有些人,虽然说着普通话,要么鬼话连天,要么废话成篇,真是可怕!
山丹话,家乡话。该就该就的!不信,和山丹人说几句,犹如军马场的油菜花一样灿烂绚丽!
赵武明:金城文化名家、作家、评论家、文化学者、网络文学研究专家、编剧、纪录片策划撰稿人、资深媒体人,甘肃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甘肃省八骏文艺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兼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多项文学大赛评委。发表作品数百万字,代表作有集《空山寂语》《三生石上》《灿若苍穹》《心心念念》《吾心我行》《苍茫河西》《梦回祁连》《黄河东流》《守望长城》《我的兰州》《兰州传》等;评论集《文学的向度》《向左向右》《文学的力量》;影视《祖国需要我》《千年一信》《“简”述中国》《遇见四库全书》《闪亮的坐标》《迷情花谷》《生若夏花》《千年穿越》《大河之上》《止戈为武》《成长路上》《追光》等,首部国内朗诵剧《信仰的力量》;主编《百合绽放》《九色甘南》《生命的回响》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