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金昌市永昌县:文化赋能 点亮乡村振兴蓝图

2023年,金昌市永昌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挖掘传统文化魅力,以铸三魂、守三根、塑三形,唱响乡村文化“主旋律”,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尚”,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

铸三魂

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铸文明思想之魂,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打造“基层理论宣讲面对面”示范点,利用“1+6+N”理论宣讲矩阵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创新运用“云宣讲”“红心向党大讲堂”等线上学习栏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充分发挥“草根宣讲”“小板凳宣讲”等宣传宣讲类品牌示范带动作用,编排小戏小曲、说唱快板,用“乡土话”传递“新思想”。

铸文明创建之魂,树立精神标杆。不断拓展文明矩阵,永昌县80%的村、镇创建为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乡村建设示范村文明村创建率达100%。“丧事一碗大锅菜”“孝心媳妇传美德”等10个移风易俗品牌项目获市文明办表彰奖励。创新开展“陪伴父母随手拍征集”“团圆节里话孝善”等特色活动。运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推动文明新风在农村落地生根,先后评选表彰赵世俊、陈泰山、李余元等各级好人、标杆、模范130余人。

铸文明实践之魂,发挥阵地力量。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好人品牌工作室”“直播e站”等。探索完善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五单”式精准服务群众模式,发布《“为老为小”志愿服务项目指南》,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全面普及“邻里互帮、婆媳互夸、亲朋互赞”文明实践活动,以“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守三根

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守红色文化之根,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对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大沽政治部旧址等革命纪念设施和旧址遗址进行保护修缮。开展各类缅怀祭奠革命先烈主题教育活动和“让红色信仰点亮人生——我与红军合个影”实践体验活动。策划拍摄红色专题片、微纪录片等,其中《青春丰碑》在中国教育频道播出,《西路军鏖战永昌》《红色永昌》等三部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永久珍藏展示。

守历史文化之根,推动传统文化普及与融合。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永昌段)建设项目,集中展示和宣传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实施北武当山夜景亮化工程,对标志性建筑进行古色古香灯光亮化,再现了“盛世永昌”繁荣景象。圣容泉广场升级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守非遗传承之根,承固传统文化内涵精髓。建成毛卜喇村“卍”字灯城、永昌“卍”字灯俗非遗展厅、永昌木偶、皮影、手工地毯制作技艺传习所。永昌节子舞获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制毡技艺等进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永昌小曲、皮影戏等非遗展演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延续文化根脉,凝聚文化自信。

塑三形

培育乡村振兴“新风尚”

塑文化阵地建设之形,不断提高美丽乡村的吸引力。建成“县有场馆、镇(乡)有站、村有中心”的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三级文化阵地全覆盖。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乡镇数字文化站、“悦读驿站”、流动阅读服务点、乡镇民俗博物馆、乡村舞台、农家书屋等,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塑文化载体建设之形,不断提高美丽乡村的凝聚力。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戏曲进乡村”等活动,年均惠民演出130余场次,受众2万余人;突出重要节日节点,组织开展文艺晚会、“我们的村晚”、广场舞展演、农民体育运动会等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满足。

塑文化旅游之形,不断提高美丽乡村影响力。先后实施汉明历史文化长廊、圣容泉瀑布等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包装打造南坝滑雪场等冰雪旅游项目,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5条。开展首届风筝文化艺术季春游活动、“长城魂·艺术情”—艺术家眼中的汉明长城系列活动等“大美永昌天天游”系列活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 :爱永昌客户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