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2024甘肃文旅第一缕阳光——平凉篇

“予闻秦陇地,山水秀中华”,这里古称“渭州”,是丝绸之路上的古道重镇,是“西出长安第一城”,也是“陇上旱码头”这里是平凉!

屏障三秦、控驭五原,远古的风拂过平凉,在这里镌刻下意蕴十足的文明符号,旖旎瑰丽的历史人文与山川雄秀的风景胜迹交相辉映,街头巷尾的风味美食隐藏着滚烫的西部人间烟火气。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农耕文化;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四方驼队在此汇聚……诸多流传千古的故事在平凉的土地上一一上演。

行到如今,“陇上旱码头”的区位优势再次彰显,承载着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慷慨馈赠,阔步踏进绿色开放的铿锵鼓点,平凉独有的浪漫与美感正焕新而出。

这里,曾经演绎了黄帝问道、文王伐密、秦皇祭天、汉武西巡等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孕育了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等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

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出土的佛舍利金银棺、西周青铜器等文物,独领风骚。

走进平凉,就是打开了巨幅山水画卷,穿越了诗画长廊。平凉最负盛名的就是崆峒山,“崆峒”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北戴斗极为崆峒”。《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曾“西至空桐(崆峒),登鸡头。”

崆峒山自古就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李白有诗云“世传崆峒勇”,杜甫有诗云“崆峒足凯歌”,赵时春有诗云“山川雄秀甲于关塞”。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崆峒武术是中国五大武术源流之一,以技击强身健体为目的,进击时动中有静、静极生动、刚柔相济,也是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走进崆峒山,观赏崆峒武术,仿佛置身于武侠的世界。

除了崆峒山,在平凉境内还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景象。西王母降生地泾川回中宫,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大云寺相继3次出土佛骨舍利,以数量之多,规格之高,被誉为“华夏佛宝圣地”;云扶石崖崖扶云,佛依山寺寺依佛。云崖寺山势奇巧,林木葱郁,碧水映影,古刹悠悠;距今有3200多年树龄的“华夏古槐王”历经千年风雨,依旧枝繁叶茂,蔚为壮观;左公柳,这是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和西征期间沿陕甘新漫长的征途上,一路栽植的柳树,最后在黄沙飞扬的西行路上形成了“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如今,在平凉的柳湖公园,可见上百棵当年种下的左公柳。

平凉是泾河流域内的重要节点,泾川县又是平凉辖境内与泾河关系最亲密的城镇,所以这里的石窟最为密集。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城东7.5公里的泾河北岸,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泾州刺史奚康生始凿。窟顶布满浮雕,诸如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

春夏秋冬,四季更迭,时间冲刷着车辙驶过的印记,平凉带着与生俱来的气质,总会恰到好处地激励着每一个人。如今的庄浪大地梯田层峦,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坝库穿靴”的科学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是倚天巨笔书写庄浪精神的真实写照。

这里四季有景,春季百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平凉,一个值得你一来再来的地方。 文字 :综合整理于网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