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平凉市崆峒区白家山村: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时下,行走在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南部山区峡门回族乡的白家山村,极目远眺,一幅北方冬季的和美乡村画卷铺展开来。

白家山村是崆峒区南部山区旅游环线上的节点村庄之一。近年来,依托山区原生态资源禀赋,白家山村“美村”与“富村”协同推进,强力推动生态康养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断擦亮乡村幸福底色,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塑形:建设宜居乡村

冬日,54岁的村民李继科每天都到村里的文化广场锻炼身体。看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越来越美的家乡,李继科感慨万千。“先前我们村是峡门回族乡10个贫困村之一,位于深山林区,虽生态环境优美,但年轻人却喜欢往外跑。”他说。

为改变落后面貌,多年来,当地政府从基础建设着手,依托该村生态资源优势,开展山、水、林、田、路改善提升,完成美丽乡村蜕变。今年以来,白家山村更是将增加的集体收入投入到村庄建设上,注重内外兼修,坚持建管并重。村里实施了人饮工程提升项目,修建了一座100立方米的蓄水池,整治滑坡土地2.67余公顷,平整生产道路2500米,修缮安置点道路裂缝340米,安装路灯38盏,栽植绿化苗木1200多株。该村还依托兰州大学的帮扶资源,打造了一处彩色墙绘,村庄道路硬化率、亮化率均达到90%以上,绿化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实现从“一处美”向“处处美”的转变。

“现在,我们白家山村庄建设得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肉牛养殖、土蜂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也很不错,咱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李继科说。

而这一改变也为白家山村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赋能:建设宜业乡村

乡村不仅要宜居,还要宜业。

近年来,峡门回族乡携手兰州大学,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打造白家山兰崆萃英农场,带热了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

夏季,走进白家山兰崆萃英农场文旅康养基地,只见层林荫蔽,亭榭柔美,花草繁茂……曾经静谧、幽邃的小山村,化身清凉颐养、品味乡韵的理想之所。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我们立足白家山村生态优美的资源禀赋,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露营烧烤园、乡村记忆馆、茶艺农家乐、萌宠乐园、观光花海、农家菜园等多个项目。”白家山村党支部负责人说。

据了解,兰崆萃英农场由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于2021年建成,是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运营的文旅康养基地。去年至今,兰崆萃英农场的股东之一,白家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场开展劳务合作,推荐村民到农场工作,并签订4个月劳务合同,村民人均月收入8700元。截至目前,今年白家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68.75%。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给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农场的建成和发展促进了我们村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通过开发农业资源,提高肉牛、土蜂养殖等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同时,保护和传承了乡村传统建筑、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对白家山村乃至全乡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峡门回族乡党委负责人介绍。

铸魂:建设文明乡村

“现在,我们村的小院一个比一个好看,整个村子的颜值更高了,内涵更丰富了。”村民马红霞笑着说,“我们的山、水、林、田、路越来越好,兰崆萃英农场成了城里人旅游休闲的目的地,农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广了,邻里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在实现美丽乡村蜕变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白家山村还十分重视村风民风的引导和培育,实行“党建+”网格化管理,以社为单位实行党员联系户制度,通过党员入户走访、“大走访、大排查”等形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解决群众所需所急,将党的温暖送到每户群众家中,激活了乡村善治“一池春水”。

白家山村通过修建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等文化娱乐设施,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村风民风不断改善,乡村生活更有内涵,持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逐步打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的和美乡村。这也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

乡村建设各美其美,宜居宜业美美与共。“今后,我们既要守护好乡土味、乡情味、乡愁味,又要立足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绘好美美与共的乡村建设画卷。以人居环境改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让乡村更和美宜居、农民生活更富裕富足。”白家山村党支部负责人说。 来源 :《中国旅游报》2023年12月07日08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