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讯 >> 甘肃要闻

博物馆毛绒文创 文物与当代审美的温暖碰撞

传统入万家,文化暖人心。乙巳蛇年春节到来之际,中国文物报社与抖音集团共同举办了“文创年货节·在博物馆扭动起来”活动。在话题#各地博物馆毛绒绒争霸晒中,各馆纷纷晒出以毛绒文创为主题的短视频作品,首日话题播放量即达到1700万,登上抖音种草榜第14名。甘肃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和麻辣烫玩偶、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毛绒剑、山西博物院的鸟尊毛绒公仔等位列本次活动“最受欢迎的博物馆文创TOP10”。

在“尊重”与“整活”间跳转 毛绒文创联结美好生活

其实,博物馆毛绒文创的“火”,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文化现象。早在2022年,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马踏飞燕绿马毛绒玩具”就凭借“绿码踏肺炎”的谐音梗和萌趣搞怪的造型,俘获了消费者的“芳心”。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负责人崔又心介绍说:“我们在2020年就创立了‘神马来了’IP系列,其创意来源于甘肃省博镇馆之宝——铜奔马。在这一系列里,我们先后开发出包括冰箱贴、马克杯、玩偶等150多款文创产品。之所以会创立这一IP,是因为我们的设计团队每次从正面观察铜奔马时,总会被其歪嘴呲牙的样子逗笑,于是决定大胆尝试。作为文创开发者,我们需要全方位认识文物,以铜奔马正面形象为设计原型,一方面还原它的头部轮廓,保持它凌空飞跃的姿态;另一方面强化它逗趣的特点,增加了大板儿牙,又将飞燕设计成了呆萌的样子,赋予其可爱调皮的性格特征,期望它能给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带来欢乐与慰藉。”

“甘肃(不)土特产”毛绒文创

在话题#各地博物馆毛绒绒争霸晒中,甘肃省博毛绒文创“万物皆可毛绒绒,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文创——甘肃(不)土特产”成为无数网友晒出的主角。这个系列毛绒文创的口号是:“甘肃不土,快乐大补!”在这一系列里,“土豆子”创意源于甘肃定西土豆;“樱桃bro”创意源于甘肃天水大樱桃;“冻(dùn)梨”创意源于甘肃兰州软儿梨;“麻辣烫”创意源于甘肃美食麻辣烫;“兰州甜心”创意源于甘肃特产兰州百合;“人参顺顺果”的创意源于甘肃特产民勤人参果……“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是甘肃人,希望通过‘甘肃(不)土特产’系列毛绒文创进一步宣传甘肃文化,让更多人认识甘肃、来到甘肃、喜欢上甘肃,感受我们的热情。宣传家乡是我们心中的自豪,希望以童趣和本真与四方友人联结美好,更希望以这种方式提升家乡人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向大众展现甘肃的自然历史人文魅力,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崔又心说。

“麻辣烫”毛绒文创

镇馆之宝有了“萌化”形象 让文物更有“温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文明的国家之一,山西地处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贯穿整个青铜时代,保留着非常丰富的青铜器文物遗存,形成了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融合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晋系青铜器,是山西博物院最具特色的馆藏文物类型之一。

伴随“博物馆热”持续走高,越来越多的公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走进博物馆参观,并逐渐爱上博物馆里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年轻群体追求多元多样,对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有着更高的期待。他们不仅看重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更看重产品本身的设计感、趣味性和时尚感,倾向于以文创产品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来彰显个性,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因此,山西博物院文创团队萌生了“打造能够跳脱出博物馆固有严肃语境下的文创产品”的想法,在最大程度保留文物特征的基础上,为观众打开一扇“始于颜值”进而了解文物的窗口。于是,以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及其他明星青铜器为原型的“铜”趣系列毛绒玩具产品应运而生。

“晋侯鸟尊”毛绒文创

“我们广泛征集并听取年轻群体的意见,对产品内容进行丰富和填充,推出了晋侯鸟尊款毛绒玩具。之后,我们举办了‘铜’趣家族成员的网络投票活动,根据人气排行,先后选择鸮卣、兽形觥、龙形觥、铜牺立人擎盘等文物形象加入毛绒玩具的大家族,在满足年轻受众‘将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心愿的同时,也通过毛绒玩具这种更新颖的品类,让文物更有‘温度’。”山西博物院文创负责人姚香说。

“鸮卣”毛绒文创

好看好玩能互动 毛绒文创化身“情绪搭子”

“毛绒胖剑萌萌哒,一定要收入囊中,为我所用”“手感很好,每天摸几下,心情好很多”……在苏州博物馆线上文创商店留言区,购买了毛绒文创的买家纷纷留言。

苏州博物馆实体文创店体验区内,毛绒文创同样抢手。吴王夫差毛绒剑是苏州博物馆毛绒文创“扛把子”,经设计、打样到正式发售经历了约4个月的时间。它的“出圈”是在2023年春节大年初五,抖音上一条使用吴王夫差毛绒剑创作的短视频在当天意外获得了数万点赞,许多网友在视频下方留言想要获得同款文创。苏博文创团队迅速响应网友诉求,跟进创作了数条以吴王夫差毛绒剑为内容的趣味短视频,敲开了苏博毛绒文创赛道。在吴王夫差毛绒剑“爆火”之后,苏博“乘胜出击”,进行水中萌兽系列、糕粽系列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绒文创开发。截至目前,已开发的毛绒文创达到51个品类。

“胖宝剑”毛绒文创

在苏州有着“大闸蟹上市,百菜无味”的俗语,是当地“不时不食”生活方式的体现,每年九月下旬中的一天会被定为大闸蟹开捕日。于是苏博文创团队在2023年的这个时间点,针对“蟹黄黄毛绒系列文创”设计了一个情景式体验。“我们结合了在市场买螃蟹时的捆扎动作,把情景式互动和营造市井氛围店铺的想法落地,打造了一个苏州博物馆文创小铺。”苏州博物馆文创负责人蒋菡说。网友纷纷将到苏博“捞蟹”、称重、打包体验环节的短视频上传到网上,十分有趣,情绪价值拉满。

“蟹黄黄”毛绒文创

“毛绒文创拥有自身的特质,治愈、温暖,可以给年轻消费者带来正向的体验。博物馆文创因为题材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先天具备文化标杆的意义。对于消费者来说,博物馆文创实际上是一种内容消费——博物馆文化资源被赋予在产品上,拥有这件文创,也等于拥有了它蕴含的文化价值。所以,毛绒文创作为博物馆文创中的一个品类,就一定要坚持开发的基本准则,即基于文物原型,在形式上既呈现好的产品设计,又做到不过分演绎,合理传递文物的文化属性。”蒋菡说。

毛绒文创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活力、新的受众、创造了一些新的玩法。但在此过程中,有些受众会有毛绒文创与文物本身连接性较弱、文化属性表达不明确等质疑。

针对此种观点,很多博物馆文创工作者表示:传统文化并不一定要以过去形态存在,它可以通过“设计”这个通道与每一代人产生联系。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场所,在用自己的“主线”阐述传统文化之余,可开辟出一条顺应时代发展的“支线”,它与当代风潮、新世代审美相结合,以更年轻的表述方式来传递文化价值,努力做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希望以文创为小小的媒介,继续为人们带来微小却美好的文化体验。 来源 :中国文物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